最近,演艺界正流行着一股自黑风潮。黄晓明自封二哥、范冰冰自称范小胖、杨幂调侃臭脚……他们身体力行地用自黑术为后来者开辟出一条“化攻击为点赞”的血路。自黑为何如此受待见?
台湾演员陈妍希因在新版《神雕侠侣》中的造型被网友吐槽为“小笼包”。她自称,最初的确会难过,但越来越看得开。近日,陈妍希代言某游戏,不惧自黑开起“陈记小龙包”卖包子。有网友称赞,“敢接这种代言真有肚量”,“不怕吐槽,敢于自黑,情商真高”。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本来自己就耿耿于怀,加上旁人再“煽风点火”,那么自己岂不是难过得要命,将自己禁锢在对方用语言建造的“监狱”里,如果别人说你一句,你却想要用十句话来反驳对方的不是。比如2006年足球世界杯上,齐达内被马特拉奇的语言激怒,用头顶撞对方而被罚下场,终与冠军失之交臂。而如今,陈姑娘敢用广告的方式把玩“小笼包”的绰号,是真正放下了。我们何不来学学他们的这种自黑修养。
首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我们要知道别人的评价只是一堆词汇而已,并不是唯一正确的,自己不必当真,不能和自己划等号,便可在恶评面前岿然不动。我们要把别人的想法保持一定距离,只需观察而不需受其控制,如果别人说你是“包子脸”你就暗自伤心难过,甚至暗地数落对方的不是心里才舒服,你何不豪爽十足地说:“是啊,我就是包子脸。”
其次,我们要加强自身心理提高,不能有一颗玻璃心,学会自黑。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不知道的“机关”,碰不得,但是你身上不要这种机关格外多就好。北京话中就有个词叫“镲”,越熟的人越能互相镲,镲完朋友还要镲自己。我们要成为镲自己的好手,我们要直面了里关于自己善意或恶意的玩笑,用自嘲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消化掉负面,为自己的个人魅力加分。
最后要善于运用了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就是觉察和接纳个体所有经历的事情,拥有的记忆、想法、情绪和感受本身,并按照自己的价值方向坚持或改变行动的能力。当事人可以不局限在某一特定时空下的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里。当面对刺激性事件时,我们要幽默应对,不被某个标签压住,这样才能活不同的样子来。
在这个娱乐精神当道的时代,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自“黑”自乐。奇虎360的周鸿祎、小米的雷军把自黑当作家常饭,黑起来丝毫不费力气。还有地产界的大亨潘石屹面对网友制作的“壹潘”币,索性在微博上高调晒出独家发行的“潘币”,未被黑成反被炒起来,“潘币”也成了潘石屹的个人品牌。正所谓“越黑越红”,自黑的本意并不是真的“黑”,而是传达一种豁达态度:敢于自黑就不怕来自他人的恶意的抹黑。有时候,自黑更像是一种境界,黑到深处自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