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给生活点“绿色” 咋就这么难——王力

发布时间:2015-07-02阅读次数:
体检结果一出来,项目部就掀起了一股“运动潮”:晚饭后不久,门前屋后,就闪动着各种运动的身影,办公室里聊天上网的少了,宿舍里喝酒打牌的少了。“再不运动,脂肪肝就找我了!”“这血压,蹭蹭的比股市窜得还快!”可是,好景不长,大家又“好了伤疤忘了疼”,恢复了常态。
办公室里,小张收到了短信:晚上有活动,某某饭店,不见不散。小张清楚,所谓“活动”,说白了就是喝酒。“上次别人请客,这次轮到了自己,不能太小气。”于是,他喝的歪歪倒倒的回家,接受了家里的“再教育”。可是,“教育”再严,面对应酬,都成了“耳旁风”。
“离开了车子,我已经不会走路了,”家住公司附近的小王,每天上下班,都要“捣腾”他那辆车。
……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沉疴”,最可怕的是见怪不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它在你身边,而你却视而不见。”近几年来,“绿色化”已经“喊破了嗓子”,可是,“迈出一小步”的不多,“甩开膀子”去执行的就更少了。好习惯往往经不起诱惑的折腾,给生活一点“绿色”,真的就这么难吗?
一张体检报告,能够让我们坚持锻炼好几天,锻炼其实并不难。孟子曾告诫梁惠王:“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给生活一点“绿色”,并非“高大上”,而是“折枝”的小事情,对每个人来说,“这都不是事。” 
私下里,我们也常常抱怨:雾霾咋就这么重,路上咋就这么堵,应酬咋就这么多……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已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而这个“敌人”,一直在我们身边,含情脉脉的点着一把火,把我们当做“温水里的青蛙”。当我们真正从“知人知面”转而到“知心”的时候,已经逃不出“这盆滚烫的水”了。
给生活一点“绿色”,无疑是一场社会运动。任何一场运动,都需要大家的推动,靠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天塌先来有大个子顶着,”但“大个子”毕竟是少数,顶不住了,最终要压在“矮个子”的身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面对恶化的环境,与其抱怨,不如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活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节约一杯水,使用再生材料产品,绿色出行,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拒绝过分包装……只有力戒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才能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新风尚。
目前,绿色生活行为的培养,既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也有了自身利益的考量,不需要“壮士断腕”,就能够“大功告成”,运动的步伐跑的远一点,疾病就会被“落在了后面”。给生活一点“绿色”,何乐而不为呢?
可喜的是,很多人和单位,已经做出了表率。每逢上下班时间,办公楼前的公用自行车就供不应求,骑车上下班,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在食堂吃饭,面对自己的剩菜剩饭,自己就感到“不好意思”,主动认错说“下不为例”;项目上的一次性饭盒,已经遭到严令禁止,白色污染正在悄然减少……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你还没有行动起来,还没有和陈规陋习说拜拜,实现绿色的生活方式,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