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浅见之三顾茅庐——王飞

发布时间:2014-12-08阅读次数: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无疑是一段独具魅力的溪流。关于三国题材的书籍、影视、戏剧作品更是不可胜数,其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也是传唱至今,尤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诸葛亮的三顾茅庐,这段故事之所以被后世的文学家大书特书、备受推崇,我想这应该是寄托了古代士人的一种情结。但我认为发生在两条“龙”上的故事绝不会如书上写的那么简单。(刘备是潜龙,诸葛亮是卧龙)

       我们常常只关注三顾茅庐的精彩与好看而忽略其背后的深意,这当然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是小说并不是正史。我们不妨提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诸葛丞相仅仅是忧国忧民,想拯救黎民于水火,最快的办法是不是直接加入曹操阵营?其实在赤壁之战之前的曹操绝对算不上汉贼,也是值得去投奔的明主。可想而知,如果刘备那边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和东吴的联盟,如此曹操就可以各个击破先灭刘备再吞孙权就天下一统,老百姓不就安居乐业了?可见除了忧国忧民诸葛亮还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复兴汉室,因为在诸葛亮的内心世界里他认为只有在刘氏统治的汉王朝里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不去投靠曹操,因为他看得出曹操是在“借壳上市”,这样他只能选择一个刘氏宗室的老板,而当时可供选择的只有益州刘璋、荆州刘表和刘备,以诸葛亮之智当然知道唯一有可能成就大业的是“使君”刘备,所以他只有这么一个选择,难道他还在隆中坐等刘备来三顾?况且当时诸葛亮很年轻也没什么名声,凭什么让一个在乱世摸滚打爬了近二十年的天下枭雄和曹操齐名的人来顾你?而且还要三次?要知道有通天彻地之才的姜子牙也是先去找周文王的,只是被守卫拦住了才没见到,后来也是用计(用直钩垂钓,还钓了三年)、弄嘘头给自己打出广告,然后周文王才去找他的。而且一顾姜子牙就跟他走了,也没用三次啊。我想也没人敢说诸葛亮才能比姜子牙还高吧,怎地架子那么大?那万一刘备要是心情不好没去或是只去了一两次那诸葛亮就一辈子在南阳种地了?以诸葛孔明经天纬地之才难道这点他想不到?而且诸葛亮是个很实在的人,一生唯谨慎。但出师表上明确“三顾”的确发生过,所以其必蕴含深意。那就是诸葛亮先登门自荐,在刘备面前小露了一手,一下就让刘备折服,肯定当场就找诸葛亮签定终身劳动合同,可诸葛亮何许人也?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是一个未走一步已看后三步之人,其实那时候诸葛亮已在谋划如何三分天下了,于是诸葛亮就说刘老板,别急,就附在刘备耳边一顿私语…诸葛亮现在没有名气和威望,必须先给他打打广告,在内可以镇住关羽、张飞等人,不然他们肯定不服气的,这点和当年刘邦筑高台拜韩信为大将是一个道理,都是树立威信。在外可以告示曹操和东吴等分割一方的诸侯,看我刘备得到了一个必须得三顾才能请出的牛人了啊,我现在也是很厉害地了啊,文武都有人了啊,看你们还敢小看我不了啊,以后都对我客气点了啊,这样多少也能起到震慑下曹操的作用,另外也给诸葛亮后面出使东吴劝说孙权联盟埋好伏笔,不然大家可以想想,联盟这种重要的事你派个没名气的人去人家会理你啊,要知道联盟如果结不成就没有后面的三国了,他刘备回去连草鞋都不一定能卖得了了,可以想象得出诸葛亮跟刘备这么一嘀咕完,刘备当时肯定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啊,拉着诸葛亮的手说,小诸葛啊,你太有才了,都听你的,你说怎么顾就怎么顾。像刘邦、刘备这些领袖式人物他们最过人之处就是肯听人才的正确的意见,哪怕是委屈下自己,这些小节和大业比起来算的了什么呢,于是乎三顾茅庐这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这样自导自演地唱起来了。

       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诸葛亮的过人的智慧和远见,同时刘备也因为其识人知用而成就一番帝业,这两条龙碰撞激起的浪花无疑是三国溪流中最绚烂的。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诸葛亮的过人的智慧和远见,同时刘备也因为其识人知用而成就一番帝业,这两条龙碰撞激起的浪花无疑是三国溪流中最绚烂的。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