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阳还未升起,天空微微泛白,10月9日凌晨4点多,睡梦中的二航局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项目安监部长梁飞被电话激醒。“有人落水了!”电话里汇报的险情瞬间打消了困意。
凌晨桥下传呼救
考虑到现场正在全力开展救援,梁飞没有着急电话催促反馈,而是一边紧急联络其他负责人、迅速组织救援力量,一边换好衣服直奔智桥指挥中心。他正准备电联项目经理李有为时,二人碰上了面。
原来,不久前消防车呼啸着路过驻地,扰得李有为心神不宁。担心现场有问题,他便出门观察情况,正巧遇到梁飞,得知了险情。情况紧急,二人迅速驱车前往指挥中心。
杭州湾是典型的强潮海湾,强潮时段最大流速5.3米,是汛期长江中下游流速的近2倍。当时正值落潮,大家最紧张的是,落水者被湍急的浪潮卷向外海,届时要在宽到20多公里的海面找人,等同于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接到电话的信息化中心主任甘世雄心急如焚,“12分钟就到了,连袜子都来不及穿,就开着车打着双闪赶路,10多公里的路从没那么快。”以最快速度前往现场后,他启动救援无人机搜索落水人员。
设备负责人赵昌师也接到李有为指令,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方案:一方面向慈溪市“群狼救援队”发出救援请求,另一方面调度项目部交通船、警戒船以最快速度驶向事发水域。
不巧的是,落潮导致浅滩区水位过低,需要运河闸口放水,靠泊的救援艇才能涉水前往海上。救援队长王敏权表示放水过程要持续40分钟,等待的时间让人心焦如焚。
5点出头,在24小时值班的指挥中心,梁飞从值班员师俊杰了解到,事发地并无施工船舶,监控也显示周边并非夜间作业区。他隐隐觉得落水者并非现场作业人员,但仍需进一步确认,随即赶往现场。路上,前方好消息传来。
据最初发现险情并汇报的吊车司机陈元描述,他与班组工人郭高祥刚抵达浅滩区作业点,便听到急促的呼救。两人循声找去,只见有人在水中奋力挣扎。没有丝毫迟疑,他们立即拨通应急电话,将险情第一时间上报。
落水者无疑是幸运的,并未被大潮卷走,而是飘到大桥261号墩附近,并摸到了栈桥下的生命绳。但潮水已把他身上的衣物卷得干干净净,凌晨的海水寒冷,人极易失温,时间紧迫。
较早赶到的安全生产副经理吴文博一边指挥班组用带绳的救生圈固定落水者,防止人员飘走;另一边调来吊车,用吊篮搭载做好防护措施的工人,慢慢靠近水面,将落水者脱离险境。
上岸后,落水者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吴文博便招呼工人找来两件工作服,及时给对方裹上。数分钟后,李有为、梁飞等人抵达。看到人员获救,大家都松了口气。
叔侄外海幸获救
“你是干什么的?”梁飞上前与人攀谈。
“我叫张奇敏,安徽宿州的,过来这边玩的。”回答时,对方双臂环抱、眼神躲闪,往后退了半步。
“怎么掉水里了?”梁飞追问。
“我老乡带我来玩的,昨晚8点多开着皮划艇出来,但因为就带了一桶油,凌晨点多没油了。船失了动力,就随流飘到这边。但一个大浪打过来,船翻了,他们两个还在水里。”
听到这里,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还有两名落水者。
于是,李有为指示赵昌师抓紧同嘉兴海事局等单位汇报1人救起2人失联的险情,并安排施工船舶参与搜救。甘世雄继续使用无人机朝下游搜索。梁飞则安排车辆将张奇敏先送回岸上,并继续询问有用的线索。
此刻,所有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都觉得另外2人凶多吉少。
在杭州湾,几乎每年都有落水的事例,且大多由于救援难度大、时间不足,别说救上来活人,就是尸骨也未必能周全。而且死亡原因,多数还不是因为溺水,而是持续被低温的海水带走热量,导致人失温休克而亡。
2021年9月,就曾有一艘船舶在杭州湾沉没,6人落水。当地共投入18艘搜救船,200余人搜救力量,结果仅搜寻到1人并送医抢救,1人自行游回岸边报警,剩余4人失联。
“滴滴滴滴……”甘世雄的手中,遥控器蜂鸣刺耳,意味着无人机电量见底,也预示着救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然而过了没一会,嘉兴海事局的电话打来,让现场沉重的氛围缓和下来。
6点10分左右,嘉兴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周峰联系赵昌师,说在杭州湾公路桥下游水域找到2名落水者。赵昌师惊喜之余,不忘反复核实信息细节,避免存在混淆的可能,最终确认2人为张奇敏口中的叔侄。落水者全员获救!
随后,众人才了解到,另外2人是叔侄关系。凌晨4点,皮划艇翻了后,两人死死抓住翻船才避免了浪里浮沉,万幸手机也还能使用,便拨打电话报警。
110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联动消防、嘉兴海事部门。
嘉兴海事局根据警方提供的手机定位,即刻出动海巡艇0781,并指令项目部“中海3698”轮协同参与救援。
面对夜色与海浪的双重挑战,“中海3698”轮船员凭借专业素养与丰富经验,配合海巡艇通过落水人员手机定位精准锁定目标,成功救起2名紧紧趴在橡皮艇上的遇险人员,经由大桥南航道桥159号主墩码头上岸。至此,3名遇险人员全部脱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为落水人员准备了干净衣物防寒,并提供了爱心早餐后,就配合警方进行了移交。”直到那时,梁飞才觉得险情结束,困意和饥饿感随之袭来,但救援成功的满足和欣慰也充满了他的身心。
海上安全在平时
10月15日,二航局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项目部收到一份特殊的表彰——嘉兴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专程发来的感谢信。
信中对10月9日杭州湾南岸水域救援行动中,项目展现的快速响应效率、专业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给予高度评价,以此向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致以敬意。 “经警方核实,3人因对杭州湾南岸复杂的水流、潮汐环境情况不熟悉,导致所乘皮划艇意外翻扣落水,因非法捕捞、无证操船已被控制,海警暂扣船舶。”当事人的详情也传到了赵昌师的耳中。 他提到:“平时我们于海事、前湾社会管理局、地方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召开渔船管控联动机制,并建立了信息通畅的群组。在册渔船有识别信号,当船进入施工海域一公里范围,指挥中心能快速识别,并汇报渔政部门,随后警戒驱离。这次险情中,皮划艇没有依法登记和识别信号,万幸发现、救援及时,才没有酿成悲剧。” 分析救援成功的原因,离不开项目指挥中心融合了智慧栈桥调度系统,能对10余公里的超长栈桥的桥上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交通、结构安全和设备调度;辅以船舶智能调度系统,能对作业或社会船舶实时监管和应急指挥。 梁飞则感触更深:“得益于我们平时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演练效果深入人心。当然也离不开公安、海事等部门的高效协同。”他表示,每年项目都会在安全月开展应急演练。今年6月,项目专门组织了人员落水应急演练。 当时演练应用的我国首款通过应急救援认证的空中载具——大型救援无人机具备“绳降-牵引双模救援”功能,飞行高度达1500米,续航28公里,另有一架巡检半径7公里的搜救无人机,搭配救援船舶可以快速应急。先进的设备在此次救援中发挥了一定功效,后续也将持续守护海上施工平安。 “有些渔民会在半夜潜入杭州湾海域进行捕捞,这既不合法又很危险。”赵昌师表示偷捕情况偶有发生。但经此一役,他也呼吁周边民众、游客,大家要珍惜生命,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杭州湾海域风大浪急,万一落水十分危险,未必每次都能发生全员生还的奇迹。 当然更不能忘记此次事件的大“功臣”。 嘉兴市海上搜救中心的周峰表示,未来将为救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尝试申请浙江省海上救援奖励。项目内部也正在积极申请专项奖励,对率先发现落水者的陈元、郭高祥以及参与外海救援的“中海3698”轮进行表彰,持续向企业内外传递杭州湾大桥项目见义勇为的正能量。(王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