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13时55分,随着“雄程1”打桩船将101.5米长的钢管桩稳稳打入设计位置,标志着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海中引桥钢管桩施工全部完成。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海中引桥全长10.72公里,其中南海中引桥位于162号墩至251号墩之间,全长6.96公里,采用钢管桩、钻孔桩两种基础结构形式。其中,钢管桩基础为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单个墩由13根直径1.8至2.2米的钢管桩组成,设计桩长97.5至106.5米不等,单桩最大重量为126.9吨。钢管桩桩径之大、桩长之长、重量之重,均创世界跨海铁路大桥之最。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也是典型“喇叭状海湾”,具有大潮差、强冲刷、急流速、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了提高打桩效率,海中引桥工段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各船舶的积极性,大家自觉利用夏季日长的有利条件,争分夺秒抢抓施工黄金期。
为解决钢管桩制作供应缓慢的问题,项目部安排专人驻点钢管厂,协调梳理各道制桩环节,全面紧盯钢管桩生产制作,并通过节点设置、增派焊工、协调第三方检测单位增派检测资源等措施,成功将制桩工效由日产6根提升至9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桩工效实现了大幅提升,从单船单日最大4根逐步突破至7根,用最短时间,实现了南海中引桥875根钢管桩的顺利沉放,为项目部10月底栈桥贯通及海中引桥后续钢吊箱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施工过程中,因大潮差影响,在高潮位时,钢管桩无法沉放到设计高程,打桩船均按项目部要求增加一种特殊工装——送桩器,通过送桩器的设置,满足高潮位打桩的要求,有效提升钢管桩施工工效;大流速条件下,船舶易发生走锚,施工现场集思广益,最终采用了运桩船跟打桩船必须平行定位、打桩船横流取桩的施工方案,保障船舶安全;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施工研讨会,确保了钢管桩生产制作、钢管桩运输及现场施工的“无缝衔接”,通过合理布排打桩顺序,大大减少了运桩船抛锚次数,提高了打桩船取桩及沉桩效率。
南通至宁波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盐城至南通高铁、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高铁、甬金铁路、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相连,推动长三角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滔、杨雪、张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