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装备分公司“李刚起重团队”研究的“一种可拆卸式吊具、用于钢桁架梁吊装翻身的装置” “一种用于重物的起吊转移装置”双双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实现了公司起重吊装方面知识产权“新的突破”。
“一种可拆卸式吊具、用于钢桁架梁吊装翻身的装置”通过一种重量轻便、结构简单、安拆方便、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制造简便成本低、可反复利用的临时翻身吊具,解决了传统钢丝绳兜吊对钢桁架梁翻身会损坏其特殊防腐涂层及吊装安全的问题,改善了钢桁架梁构件数量大、尺寸多样造成的吊装难题,提高了钢桁梁的施工进度,而且可重复使用,集经济实用和安全高效于一身。
“一种用于重物的起吊转移装置”通过非垂直就位的装置,减小了吊装过程对设备或材料侧向的牵引力,避免了吊装过程中强拉硬拽,减少了吊件被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兼顾了安全规范及工作效率。
装备分公司两项专利的获得,离不开公司“企业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李刚起重团队”艰辛努力下的成果体现。据悉,截止2022年8月,该团队已累计开展起重技能培训与考试15期,并完成了一次半年度及一次年度考核,学员培训考核合格率达到99.5%,达到了“学有所成”的效果。在公司“产教结合”的灵活办学模式下,起重工技能人才们交出的不仅仅是一纸合格率,更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自身在工地现场的起重指挥、临场判断、安排决策的能力,实现了“学有所用”的目标。
在常泰大桥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面对现场大型起重设备多、作业分布面广、安全风险因素大等困境,没有任何一个人打起“退堂鼓”,队员们依托公司企业办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精心组织、悉心部署,对现场设备司操、协作队伍起重作业人员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拓展性培训,不仅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增进了大家的沟通交流频次。李刚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羊”,不仅“能干”,更善“巧思”。他通过对企业办学模式的总结思考,在工地一线灵活创新地开展了“微竞赛比武”、“互动小讲堂”等活动,营造了“寓教于乐 融学于趣”的学习氛围,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高输出”打败了吊装作业过程中的“拦路虎”。以常泰项目为发起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辐射效应,李刚和他的团队已多次在巢马大桥、无岳二标、宿迁北京路、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等项目顺利完成了多项工序繁琐、任务艰巨的起重吊装作业,受到了广泛赞誉。
公司通过企业办学模式,打造出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李刚和他的队员同样不辱使命,充分发挥着他们的专业技能为项目生产赋能。装备分公司也会持续紧扣企业办学模式主线,带领各个团队努力攻克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破解关键技术问题、推进创新成果转换,盘活人才“蓄水池”,为项目生产作业“悉心灌溉”,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周正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