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宿迁市北京路快速化改造项目控制性工程跨京杭运河特大桥完成百米冲刺,梁拱整体顺利顶推过河。
京杭运河特大桥于5月2日完成首次顶推,经过第二轮的拼装,大桥基本成型,目前安装完成的重量为6279.1吨。第二次顶推于7月29日正式启动,共历时10天,整体推进了137米,累计顶推216米,顶推进度完成76.5%。
大桥全长252.5米,为宿迁市首座下承式钢箱拱网状吊杆桥,全桥用钢量约7152吨,其中主梁总量为5250吨,拱肋总重为1902吨。桥址位于运河三号桥南侧,为保障大桥施工期间航运正常通航,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转变传统的水上吊装的施工模式,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梁拱岸侧拼装,步履式整体顶推过河的方式进行施工,避免了水上吊装风险及封航影响。
目前国内现有顶推工艺都是采用本地有线控制模式,且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于技术人员、工人依赖程度高,装备适应性偏弱,且没有成熟的顶推过程控制指标体系。
针对这一现状,项目技术攻关小组创新研发了“基于5G技术的梁拱组合体系顶推远程控制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该项技术研究引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搭建一套基于5G技术的集成系统远程控制、调试、监测和故障诊断于一体的梁拱组合体系顶推系统远程控制与故障诊断平台。从而达到减少人工查看环节,达到无人值守顶推施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并保障施工安全性。
大桥施工过程共搭建了18个临时墩,每个临时墩配备一台步履式千斤顶设备,进行梁体的顶升、前进、纠偏工作。通过远程自动化控制使千斤顶步调一致、均匀受力,让钢梁实现平稳前移。
宿迁北京路跨京杭运河特大桥顶推施工运用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式的有效结合,施工期间不受地形和运河通航影响,功效快、安全性高。大桥崭新的造型刚柔并济、雄浑有力,犹如浩然庞大的钢铁长龙,气势恢宏的京杭运河特大桥是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连接着宿迁市宿城、宿豫两大中心城区的交通性主干道,承担快速集散的交通功能,还展示着蓬勃发展中的新宿迁形象。
潘海燕 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