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烈日下的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水域一片繁忙,随着起吊、定位和“砰、砰、砰”的打桩声,大桥首根钢护筒顺利沉放,拉开了世界最大跨度桥梁主体结构水上施工的帷幕。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中“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也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以及江苏省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大桥全长29.8公里,总投资约287亿元,其中南航道桥为最大跨径2300米的悬索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桥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大桥主体工程A1标段位于长江南岸张家港侧,施工内容包括南航道桥主塔、辅塔、南锚碇基础等。其中,南主塔、辅塔共有138根永久性桩基钢护筒,单根钢护筒最长达45.4米,最大重量约78吨。主塔、辅塔钢护筒总重量达9000多吨,相当于6000余辆普通小轿车的重量。
首次沉放的护筒为南航道桥辅塔钢护筒,钢护筒外径为2.54米,长30.9米,单根重约38吨。由世界桩架高度第二的“雄盛桩17”打桩船配以YC-80液压冲击锤进行施工,历时数小时,首根钢护筒在长江南岸顺利沉放。
施工前,项目部多次召开钢护筒施工准备会,就沉桩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同时对技术生产团队、现场作业班组进行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安全文明施工等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掌握各个施工工序及各项技术参数。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对钢护筒平面位置、垂直度、沉桩标高等技术指标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控,做到及时调整,精准定位,最终确保首根钢护筒顺利沉放。
首根永久桩基钢护筒的成功施打,正式拉开了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体工程水上作业的序幕,为后期钢护筒的全面打设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大桥下一步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张正培 谢泽田 付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