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公司G36宁洛高速来明段改扩建2标施工现场,随着第三根直径1.8米、桩长28米的桩基灌注完成,历时三天两夜,全线首个中墩桩基施工完成。
G36宁洛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三角通往华中地区的战略大通道,高峰时日均车流量可超10万。该高速来明段改扩建工程连接安徽滁州市与明光市,全长约72.3公里,计划将原双向4车道拓宽为8车道。公司承建2标段长约16.6公里,涉及滁州北互通、滁州北枢纽、黄泥岗互通、4座上跨桥拆除重建等控制性工程。
精心“巧组织”,疫情“不添堵”。此次施工的上跨桥位于黄泥岗互通附近,为K78上跨桥。中墩混凝土浇筑方量为233立方米。按照以往经验,3至4辆罐车交替往返即可满足浇筑需求。但目前项目属地防疫形势严峻,高速驶出车辆均需排队1小时以上查验合格才可放行。为此,项目部将砼罐车数量增加至原计划的3倍。10辆车以“接龙”形式完成浇筑任务。
同时,受施工场地狭小限制,所有罐车均在高速入口附近待命,施工现场由专人盯控浇筑进度,及时发出指令调派下一辆车按时上高速,保证全程浇筑不断、疫情不堵。此外,其他施工车辆和设备均以此模式,订制线路图和时间表,详细规范每辆车在何时、何地出入高速,为施工和道路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上跨桥中墩桩基施工,影响着后续新桥建造、老桥拆除、高速路基拼宽等工序。因其施工周期长、后续施工环节多,项目部决定早开局、起好步,采取“先难后易”的顺序施工。中墩3根桩基是2标段桩径最大、桩长最长的,为保证顺利施工,项目领导带班作业,增加资源配备和协调,多次召开专题会部署,同时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交底,在全线率先完成中墩桩基施工,得到了业主方的肯定,同时积攒了保通施工的宝贵经验,极大提振了全员士气。
收纳“小举措”,锁住“大安全”。此次中墩桩基施工是2标项目首次上路作业,作业区域内车流大且临近老天桥,作业区域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管控好安全施工作业与通行车辆交通安全成为摆在项目面前的一道难题。
“老李,把手机交一下,由我们统一保管。”施工首日,项目安全总监江兴龙便早早守在了施工现场,他身边的手机收纳盒是他今天班前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原来,针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频繁的大型机械设备操作,项目部决定在现场配置手机收纳箱,锁住手机,统一管理,施工现场全程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讯联络。
上班前,作业驾驶人员手机必须放入收纳箱中,登记好后方可上车作业。下班后,驾驶人员将各自手机取回。收纳箱的使用,锁住的是小小的手机,更是锁住了驾驶人员的注意力,锁住了风险,有效地保障了作业安全。
类似的小举措还有许多:在以往高速改扩建施工中,常有作业人员随意穿行道路的情况发生。项目部因地制宜,依靠老桥搭建了装配式梯笼,为施工人员离开现场就餐或休息提供了安全通道,从根本上杜绝横穿高速现象。此外,除提前数公里布置减速警戒标识、安排专人指挥过往车辆外,项目部还与交警、路政等部门联动,出动数台警车提前在应急车道闪灯、鸣笛,确保过往车辆以安全车速经过施工区。
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