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发布科技查新报告认定,公司研发的短线匹配法节段梁大型混凝土预制自动流水线工艺为国内外首创的先进技术。
该报告检索了CNKI中文期刊网、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10余个国内外知名文献检索系统,证实了短线匹配法流水线预制节段梁工艺的原创性,为国内外首创工艺。
上世纪六十年代,短线匹配法最早由法国首次提出。而在中国,这项技术起步相对较晚,2000年才首次引进。2008年通车的中交二航局施工的苏通长江大桥,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节段梁预制悬臂拼装技术的工程。近年来,我国建桥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再到领先世界。目前,该节段梁预制流水线工艺生产基地位于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正在为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制造混凝土预制节段梁。
据了解,预制场主要承担大桥北引桥、公铁合建段,总计3145榀节段梁预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935榀节段梁。
预制场负责人周桥介绍:“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工艺具有架设速度快、减少占地面积等特点,符合国家‘优质高效、绿色施工、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要求。而我们的新工艺对解决传统大型桥梁节段梁预制难点有很大作用,可以以更少的占地实现大规模、快速化、高质量的节段梁预制,且不受天气影响、对环境影响小,目前已经获得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王昊 谢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