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水深超46米桩基!八渡三桥主墩桩基全部完成

发布时间:2022-01-17阅读次数:

 

1月13日,广西田定路项目八渡三桥2号主墩最后一根桩基顺利灌注,标志着该桥梁施工难度最大的水下基础部分全部顺利完成。

 

“小”桥遇到“大”难题

        广西国道G357田林经八桂至定安公路属于广西普通省道网中“横3线”田林段公路,公司施工的2标段项目主线长39.78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其中八渡三桥是项目控制性工程,横跨西江干流黔江段支流郁江的源头段——驮娘江,是(93+168+93)米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箱梁

        “八渡三桥2号主墩位于库区,是全线施工的重中之重,主要难点就是无覆盖层的深水桩基施工。2号主墩桩基由9根56.5米、直径2.2米桩基组成,平均入岩深度16.5米。”项目部负责人杨善宇介绍道。

        在2号主墩桩基施工中,项目部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桩位处最大水深46米,同时桥位区水位变化频繁,最大年落差达到了16米,日落差达到2.6米。二是地质条件复杂,2号主墩所在桩位处无覆盖层,钢护筒的定位、沉放难度非常大。三是桥址区不通航,交通条件差,大型水上施工设备无法进入施工现场。

        “和在长江、黄河上建造的世界级大桥比起来,我们确实是个‘小’桥。”杨善宇说,“但是三桥的难度可一点都不小。在如此水深且无覆盖层条件下,将直径2.5米钢护筒精准地稳固在岩石层上,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鉴,加上流速影响,难度可想而知。”


“漂”浮平台和“种”下护筒

        水上桩基施工,如何搭设施工平台是摆在项目部面前的首要难题。

        “2号主墩桩基无覆盖层,传统搭设固定式钢平台虽然不受水位的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大型水上设备,钢管桩的插打非常困难。”杨善宇说。“我们采用‘先浮-后固’的方式:用浮式平台下放角点钢护筒,再用钢护筒固定浮式平台,形成固定施工平台。远远看去,我们的平台像‘漂’在水库中央一样,其实稳定性非常好,而且承台底模板也预先安装完毕,后续施工非常安全、方便。”

        平台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护筒下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设备选型的限制,传统的插打方式无法将护筒准确下放到位。

        项目部采用直径3米、重14.5吨的重锤冲击钻,在桩位处冲击出5米左右的深坑,清孔后钢护筒分节下放至坑底,最后浇筑孔底锚固混凝土,完成钢护筒的栽设。

        “钢护筒不是插打进去的,而是像‘种树’一样,先挖一个坑,把护筒‘种’进去,然后在护筒底部设计V形口,在护筒外侧浇筑锚固混凝土,就像种完树之后再培土固定。”杨善宇说。“钢护筒栽设完毕后,再采用常规的冲击钻工艺进行桩基施工,一切就简单多了。”

        八渡三桥深水桩基的顺利完成,为项目部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促进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行业技术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字:屈兴锋、王永申

图片:刘可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