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这么小一个参数,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很到位,而且分析可行性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成果可供各项目借鉴。”
广西高投集团公司全面推广的这个建设成果,源自天峨项目群黄海波创新工作室的精心“孵化”,并有一个标准的名称——隧道二衬钢筋保护层及间距质量控制。
2021年上半年,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额和在建项目数创新高。在“十万大山”的广西,隧道几乎是高速路的“标配”。二航四公司天峨项目群含南天、平天、天巴三条高速公路,隧道就有10 座。
隧道是典型的“危重”工程。项目群副指挥长黄海波,有着20多条高速铁路、公路隧道建设“履历”,是经验丰富的“打洞”专家,也是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更是项目群创新的“点火者”。
“我来上课你来听”的老传统,匹配不了项目的高速优质建设。他倡导行动学习法,透过行动实践去学习,带领年轻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知识经验与解决项目建设问题相结合,通过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来促进个人发展,建设实践型、创新型学习组织。
南天高速公路T梁防撞护栏钢筋采用“预埋加后期焊接”工艺。实际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通病频发,成本消耗较高。黄海波提出了T梁防撞护栏钢筋整体预埋,直接减少钢筋焊接。
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黄海波亲自“上台”,为职工们演绎了一部“教科书”级的现实版创新活剧。他和团队根据现场反复试验改进,前后想了3种方案,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推倒再来。扎根在现场校验使用效果,同时改装架桥机,解决与防撞护栏预埋钢筋冲突问题,最终形成一套预制T梁护栏钢筋整体预埋工法。该工法一亮相,如一枚“深水炸弹”在广西高投集团引发了“轰动”,广西高投不仅下发至各项目学习推广,还按照这一成果理念直接纳入后开工项目的设计图纸中。
“创新突破、敢为人先、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工作理念还在持续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成为项目的一种“时尚”。工艺工装微改进、模板工装的改进、桥梁和隧道一些简单临时结构,自己画图纸制作……目前,工作室已取得工装技改成果5项,工法创新成果9项,QC攻关成果2项,管理创新成果5项,已受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
南天3标一分部技术主管张小荣,3个专利“傍身”,已然是位“创新大咖”。他针对现场部分施工工艺、工法不太适合工人操作,找到更加优化的方法,让现场更省时、省事,提高质量提升功效。获取成果的喜悦,也在激励他持续努力:“这只是创新工作室里面的冰山一角,以后还需多多为此添砖加瓦。”
眼下,隧道保质量保安全保贯通,房建工程准备动工,交安路面也在筹划,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7月份,针对创新课题,黄海波依然组织了3次碰头会,会议室里的白板上写满了后续需要推进的创新工作。张帆戏称:“大伙儿都是在兼职搞创新了。”
主要负责南天路技术质量管理的张帆,擅长提炼在现场实施的成果:“很多人都是有创新想法,缺的不是实践,是总结提炼。创新都是大家搞出来的,我把实践提炼为理论成果。”
这里,有平台有氛围。工作室激励发挥每一个职工的能动性,只要肯钻研,有点子,能实践,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客”。
广西高投集团工程部长吕东滨由衷地说:“黄海波工作室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效益。”
黄海波却不满足于此,他坚持要自主创新,联合攻关也不能少! 借助外部优质资源,工作室正研究攻关公路隧道数字影像系统、路基强夯智能化检测、UHPC混凝土应用、净味沥青混凝土应用等课题,并让职工参与其中,让创新之火越燃越旺。

文:任婷婷
图:卢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