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在二航局四公司混凝土装配化构件分公司,国内外第一块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成品面世,郑皆连、王景全、缪昌文三位院士和李守善、韩振勇等多位设计大师和专家来现场观摩并参加评审,认为该混凝土桥面板对推动桥梁装配化施工意义重大。
这种混凝土加入了活性粉末、钢纤维、砂、石等材料,具有超高强度、高抗压、高抗拉等特征。据相关技术负责人刘立海介绍,其抗压强度超过150兆帕,芜湖长江二桥等主塔混凝土强度为50兆帕,是普通混凝土的3~5倍,可以和铸铁媲美,承担相同车辆和人群重量时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用量,而且耐久性远好于普通混凝土,微细裂缝可以自愈合。


在29日上午的评审会上,据缪昌文院士介绍,此前,国内外只生产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活性粉末价格高昂,并且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而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是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石子和普通砂,可显著降低成本,提高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耐磨性,抑制收缩。
专家认为二航四公司预制的桥面板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规模化生产。桥面板其标准长度为11.3米,宽约6.9米,厚17厘米,重约40吨,共计494块,混凝土6569方。刘立海说:“从外观来看,这种桥面板显得很单薄,只相当于普通桥面板厚度的2/3,但各项指标更优。”后续桥面板将于与钢梁结合,形成钢混组合组合梁,应用于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不仅减轻了桥梁的重量,解决了钢桥桥面板疲劳开裂问题,还减少了沥青桥面铺装费用。
环保、绿色的装配化建筑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构件太过笨重,严重影响桥梁的跨度和使用寿命,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用量少,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李守善院士说道,桥梁不同的位置正需要不同性能的混凝土,这种创新混凝土桥面板应用的成熟,将对中国桥梁的技术进步影响巨大,希望大家做好创新的探路者和先行军。
该桥面板的预制,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线,精确度要控制在毫米级。简单来说,是通过操控室控制数字化自动搅拌机来进行混凝土搅拌,拌合物运输机把搅拌好的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位置,随后,自动布料进行布料、振捣、整平、覆膜,一气呵成。
由于国内外尚无此类工艺,一切都要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装配化构件分公司自2017年8月中标以来,就积极开展各项试验研究。针对钢筋绑扎、设备调试、混凝土配比、试验板等的试验做了无数次,有时候一点细微的差距,就会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但他们始终紧咬目标,以我之职责,使命必达的精神,迎来了桥面板的成功预制。
装配化构件分公司60年专注一件事情,做混凝土构件预制专家,先后生产出国内最薄节段梁、最大钢混结合桥面板、世界最大地铁管片等,取得香港混凝土生产QSPSC认证证书,年生产各种混凝土能力30万方。
文:王力
图:王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