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阳青龙洲大桥20号主墩左幅桩基清淤完成,即将进入承台施工环节。
此次清淤,项目部采用两台吸泵配合施工,一台抽泥,一台灌水,一出一进,同步进行。灌水就是为了“和稀泥”,让淤泥排出的更顺畅。抽出的泥水,先排入泥浆船中,再运送到指定弃泥位置,杜绝污染资江水。
起初围堰中的水位约有10米高,抽到距底部1米时,吸泵清淤行不通了。这1米厚的“淤泥”,俗称钻渣,江水稀释不了。转动的叶轮频繁被卡住,吸泵因此更是被烧坏两次,当这大块的“黄莲”紧紧卡住吸泵的喉咙,自然有苦说不出。
包括姜波在内的所有人都承认,年初伴随钻孔产生的钻渣,若直接排入江中,现在面临的烦恼将不复存在。事实证明,“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原来,距主墩上游约100米处,为自来水厂取水口,地道的水源保护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我们要铭记于心,钻渣不能排弃入江!”姜波立下军令状。项目部此举不仅受到市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国企的社会担当。
现在,吸泵失灵了,清淤可不能停滞,不过单纯采用人工凿挖方式效率太低,至少需要10天。“时间刻不容缓,资江6月汛期来临,必须赶在汛期前将承台抢出来。”站在栈桥头,望着深达20余米的围堰,姜波灵光一闪,井底之蛙的故事乍现脑海。
他首先在“井底”垫一块长宽约3米的钢板,再调来一台挖机,找准四个吊点,用钢丝绳栓牢挖机,借助浮吊将挖机稳稳放入钢板上,通过加大受力面积,防止挖机深陷泥潭。一切下放到位后,这只黄色“大蛙”便开始在钢板四周觅食,路见不平一声铲,麻溜的将钻渣放入渣斗中。在四周铲平后,“大蛙”便跳下钢板,在约150平米的空间内大秀绝活。
姜波最初的设想得以实现,下放挖机清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本需要10天完成的任务,仅仅2天便迎刃而解,为汛期前抢出承台打下坚实基础。
“明天就可以破桩头啦!”望着最后一斗缓缓吊起的钻渣,姜波显得很兴奋。
二航四 雷星 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