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开山凿路,铸就荔榕高速便道建设“铁军”(11.23)

发布时间:2017-11-23阅读次数:

        在17.61万平方公里的贵州东南角,有一个美丽的乡村,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水尾。水尾乡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西南部,位于月亮山腹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东临从江县,南连荔波县,西与三都县接壤。水尾乡宛若一名娇羞的女子,隐于大山深处。

        水尾乡有一个特别之处,这里鸟语花香,晨曦之时,云雾缭绕,夕阳西下,霞光万丈。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姑光。除了美景,在这还驻扎着一支不怕艰苦、耐得住寂寞的建设“铁军”,他们建桥、修路、通隧,不畏险阻。这只队伍自2016年9月进入水尾以来,便开始了工程项目的生命线的规划、开辟和维护。

        姑光,便是这支“铁军”开山凿路故事的开始……

 

开路先锋,测量先行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永远是测量先行,他们的一切工作都是项目工程后续进展的前提,前提工作没有做好,后续工程就无法开展。在项目建设中,将测量人比喻为“开路先锋”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大山深处,多为草丛荆棘、蛇虫毒蚁、深谷沟壑。他们就架着一件测距仪,脚穿皮靴,头戴印刻“中交二航”的红色安全帽。在地形复杂、环境险峻、危险丛生的黔东南大地上,进行着勘察、测量、计算等工作。从这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从清晨的微光行至夜晚的黢黑,“早出晚归”这个词都不见得能完全贴切形容这样的工作。

        听当地人说,每年10月份,在山上的草丛中还是有不少的小毒蛇,名叫“过山峰”。有一天,测量人员小罗同小李二人穿过密林高草,对姑叫隧道出口洞口进行测量放点。小罗走在最前面,架着测量仪,嘴里埋怨道:走了一上午的山,穿着胶鞋,热死了。

        小李跟在后面笑着说:罗,穿胶鞋虽然热了点,但在这山中走,还是安全许多的。

        小罗听到后有点不屑,说:哼,都10月份了,那些毒蛇毒蚁想必已经过冬了。话音刚落,小李听到小罗“哇”的一声尖叫。

        小李说:“怎么了!”

        “我踩到一条蛇了。”

        小李定睛一看,“快躲开,那好像是过山峰!”

        这一下可把小罗吓坏了,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样的蛇呢。小罗事后回想起:“幸好那天,我穿了胶鞋,要不然肯定被那毒蛇咬了。”晚上回来,二人便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其他人。大家听后都打个冷颤。自此,测量人员穿着胶鞋上山下河,都离不开脚上的那一双胶鞋,那就是一道安全的屏障。

 

政企协调,和谐共建

        项目部在入驻水尾乡时,项目经理同项目书记首先拜访了水尾乡政府。同时,组建征迁协调小分队。小分队走街串巷同当地村民进行深入沟通。项目部了解到,当地政府属于贵州黔东南榕江县极贫乡镇,便立即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项目经理在会议上强调:我们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份子,有义务承担“行善积德”的社会责任。最终,一致决定了为乡政府采购新的办公设备、为乡中心小学捐助助学基金等一系列帮扶工作。这些善举获得了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点赞,项目经理还因此被邀请担任水尾村副主任。

        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持续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后面的征地协调中。偶尔也会与老百姓出现分歧和摩擦,但是通过不断与当地政府、老百姓之间及时沟通,这些分歧最终得以化解。

        记得有一次,征迁协调队队长和当地一家姓韦的农民起了争执,就某一处便道拓宽需要征山的面积问题产生了分歧。

        “山面积算少了,我家山多大我知道,你们不要想占我便宜。”韦师傅嚷嚷道。

        协调队队长说:“面积没有少,我们算出来的结果都是测量员几次三番测出的数据,不会出错的。”双方就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了近三个小时,谁也不让谁。

        项目经理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笑着对韦师傅说:“韦师傅,你先消消气,你对这个算出来的征山面积有异议对吧?”韦师傅看到是兼村副主任的经理来了,气稍微缓了一点,说道:经理,你担任村里的副主任,为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但是,今天这个问题啊,我非要弄清楚,我觉得你们算的面积算少了。

        项目经理笑着对他说:“韦师傅,我们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经过我们测量仪器测出的数据计算得出来的,你要是不相信,我安排我们的测量员带着你一起,再重新测一遍,重新计算,可好?”

        “不是我不相信。不过,既然经理都这么说了,我就跟你们重新测算一遍。”

        随后,征迁协调小分队测量员带着韦师傅将征山的面积重新测算了一遍,韦师傅看到重新测算的结果和之前大差不差,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摸着头笑着对队长说:“不好意思,我错怪你们了,我向你们道歉,你们的数据确实很真实。”

        “没关系,你也没错。”队长也呵呵的笑着。

        所谓好事传千里,信誉得人心。自此,当地老百姓在征迁协调上积极配合,一股和谐的暖流在当地政府、当地村民与项目部之间形成,连接着彼此。

 

白纸一张,如何绘就

        征地工作顺利结束后,“一张白纸”便出现在“铁军”的手上,等待他们去绘制宏伟的目标。原始森林开便道,窄道之上再拓宽。如何在这白纸上绘出项目的生命线,更是考验这支铁军的智慧了。尤其是在寻找姑叫隧道进口洞口的最优线路时,一双双雨靴在原始森林的河道中跋涉,一件件测量仪在崇山峻岭间穿越。四座大山中留下了二航人的脚印。

        白纸上的生命线绘好之后,设备、人员便开始进场。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天气变化的多样性,一场同天斗、同地斗的无硝烟战争便打响了。

        项目工期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打通生命线,“铁军”队长合理组织人员、设备,组织生产紧而有序,一刻也不敢怠慢。由于项目前期没有炸药,垫路的石渣完全是用破锤破出的碎石铺就。在重达60吨的拉料货车的碾压下,这样的石子是完全受不住的,再加上雨水的冲刷,道路路面泥泞不堪,总有车辆陷于其中、不可自拔。

        那是2017年雨季期间的一个夜晚,负责主便道施工、维护的一位副经理接到离项目部大约12公里处的一个急救电话。

        “是经理吗?”

        “是的,请问你是?”

        “我是给你们标段拉砂石料的,我车陷进去了,在离项目部约12公里的主便道上。我试了几次,车子打滑,出不来,现在这雨下的大,附近又没有人。您能不能安排一下装载机过来帮我拉一下?”雨滴敲着车窗的声音随着司机的呼救在电话那头响起。

        “好好好,你别着急,我这就安排设备过去。”这边刚刚挂断电话,他就打通了另一个电话。

        “老袁,你现在立即安排一辆装载机!去往姑叫隧道进口方向,带上钢丝绳,路边有一辆拉砂石料的车子陷住了。”

        “经理,现在雨这么大,司机……”

        老袁的话音未落,经理便生气的说道:“你不要给我扯理由,赶紧派人过去,今晚必须给我把车拉出来。要不然,你这救援护路队长也不要干了。”老袁听到经理真的生气了,连忙答应着。

        当天晚上,经理直到知道拉石料车安全抵达拌合站,他才放下心来。第二天,天气放晴,经理组织救援护路小分队立即对那处进行维修,必须保证主便道的通行能力。

        主便道是几个标段共同的生命线,如何保证其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这支“铁军”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

经过一系列的勘察,队伍最终决定,上7台挖机破锤同步作业,终于历时四个多月将道路拓宽。将破锤破碎的石子用来垫上挖机开辟出来的路,就像是给刚出生的婴儿披上了襁褓。然而,由于石子质量的原因,还是经不住长期重载的碾压。可喜的是,半年后,他们等来了隧道的洞渣,那一块块的青石带来了希望。

        “铁军”队长说道:“就算是垫1米厚也要保证路基的强度,陡坡急弯处必须硬化!”他曾用曾国藩的一句话鼓励队伍成员: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作为工程人,只要曾经见证过荔榕二标生命线如何诞生,肯定对“山高路险”、“陡坡急弯”、“飞沙走石”、“万丈深渊”等词汇深有体会。荔榕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这样形容:此地山高路险,到处陡坡急弯,抬眼飞沙走石,低头万丈深渊。

        山脊高耸、河谷深切、边坡松散、雨水成患,这无疑是荔榕项目建设先天性的安全隐患因素。雄关漫道真如铁,面对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交二航人并未退缩,反而不畏艰难,秉持“行走天下”的开拓精神、“为天下行”的企业使命,发挥“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状态,与大自然共和谐,于山深处建伟业!

 

装备分公司驻荔榕项目部  祝冯火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