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12时58分,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香港屯门海底隧道管片预制项目的最后一片管片筑成了。
香港屯门至赤鱲角海底隧道项目,是四公司第一次承接海外预制构件的预制项目。该项目共计使用混凝土23.3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管片直径17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直径管片。
为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自2014年初就开始了筹备,从各路调集技术、商务等精兵强将,参与该项目实施。准备工作繁杂,仅原材料选择就耗时两个月,经由法国混凝土、地质专家多次到开采厂实地勘察,并多次试验后才确定下来。
2014年 7月23日下午,经过香港宝嘉公司驻安徽分公司代表现场精细检测,首件管片混凝土外观、强度均满足设计、QSPSC规范标准,标志着安徽分公司香港屯门隧道管片预制项目首件管片试生产成功。
管片生产过程受到了业主、监理、上级单位极大的关注,这份关注源于生产的高标准。香港项目使用英国规范标准,所有与业主的来往信件、资料全部采用英文。此外,管片堆存压力大,海运风险高,结构形式新颖、创新多、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然而“真金不怕火炼”,经过公司上下的不懈努力,现场技术人员克服种种困难,首批管片于2015年1月27日顺利抵达香港码头,正式交付使用。
施工工艺不断升级,生产效率也不能因此滞后。为了满足盾构现场管片数量不断提升的需求,经过与业主、监理协商,预制场为每个管片模具增加养护棚,通过蒸汽养护提高管片的早期强度,使得部分模具可以一天循环两次使用,产量由原先的每天满产7环,提高到每天9环,创下了单车间日生产442立方米混凝土构件的历史新高。
“由于近期盾构掘进较快,每天达到四环,按此进度,原场地存货与下批次到货相差8环,为了不影响进度,请求陆运发货,作为海运的有效补充,越快越好!”15年6月初,安徽分公司预制场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这是来自法国布依格集团副总经理、香港屯门至赤鱲角连接线海底隧道项目经理Seved Robin的请求。
尽管这个请求并不轻松,要知道8环共有96片,单片重达12吨。按照结构尺寸和重量,每车只能运3片。然而需要就是号令,为了满足业主需要,预制场安排专人跑了多家运输公司。直到6月10日,33辆运输车载着99份管片浩浩荡荡地出发,历经1600多公里,于6月12日凌晨顺利及时到达。
3年来,公司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在保证构件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了预制任务。以成果说话,靠实干证明,生动展现了“一丝不苟铸构件精品,务实创新展二航风采”的核心价值观。
付金磊、谢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