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优化现有资源烹饪佳肴 荔榕项目邀请高校教授开展技术交流座谈

发布时间:2017-07-13阅读次数:
        荔榕高速第二经理部地处深山峡谷,由于交通和地材的制约,自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施工混凝土一直存在配料难、浇筑难等问题,那么究其原因在哪里呢?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烹饪出一盘好“菜”呢?为此,中交二航局荔榕高速第二经理部抱着以学为本和求疑解惑的态度,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查旭东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来本项目进行答疑解惑。
        2017年7月12日晚8点,在项目总工的主持下,召开以“如何优化现有资源烹饪出一道混凝土佳肴”为主题的技术交流座谈会,参会的有查旭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及其科研团队、项目部全体现场技术人员、试验人员以及物资人员。
        会上,项目总工及全体项目部人员对查教授科研团队的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查教授表示感谢。现场气氛活跃,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向查教授请教问题。项目部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砂的性能。如何生产高性能的机制砂?如何评判其好坏?查教授解答说:“影响机制砂的第一要素就是母岩的性能指标,母岩的强度、结构形状以及碱活性的含量至关重要,当地的板岩自身强度低、形成的机制砂呈片状,级配差,不适合用于主体工程;第二要注意机制砂的加工过程,对机制砂进行多次破碎并严格进行筛选,筛选过程中注意振捣筛的震动筛频率、筛选形状、尺寸和晒面倾角大小,一般采用正方形方孔筛,筛面倾角根据厂家经验,一般控制在20°左右,这极大程度上影响机制砂的级配;最后要分析特殊情况,比如以石灰为母岩而生产的机制砂表面若出现红色等其他颜色,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其成分,表面的这种物质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不好,从而影响其强度。现场定性评判机制砂的好坏是观察其级配及颗粒的外观性状,均匀性要好;用加水戳条法大致判别其含泥量。”
        针对如何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来提高高墩身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的问题,查教授分析道原材料(水泥、机制砂以及减水剂)的性能、水灰比、运输时间都是影响因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其团队将通过控制变量法来一一分析上述因素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程度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地材的结构机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性能,降低材料成本。

        随后查教授又一一解答现场技术人员的问题,并就本项目的特点在边坡支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专家座谈会极大的开阔了全体人员的视野,为物资人员快速准确判别骨料的好坏提供了依据,为试验人员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质量并降低用料成本拓宽了思路,为现场技术人员施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王涛 邰联欢  祝冯火)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