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经过十多天的顽强拼搏,芜湖长江二桥第一对同向回转拉索成功穿挂,这也是世界首座大跨径斜拉桥同向回转第一对拉索成功穿挂。

同向回转鞍座锚固体系,即拉索采用无粘结钢绞线拉索,钢绞线从一侧锚具、穿鞍座、绕过索塔、回到桥面同截面另一侧锚具,索力以环形径向压力的形式传递给索塔,成为上塔柱的环向预应力,从根本上避免索塔锚固区产生拉应力,同向回转拉索体系巧妙地将拉锁的拉力转换为压力施加在塔柱结构上,使塔柱以承压为主,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减小塔柱内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抑制塔柱裂缝的发展,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能。主塔共设置25组斜拉索,1-3#索为普通常规拉索,4-25#共计88对为同向回转拉索,本次施工的是4#拉索。
四索面同向回转鞍体锚固体系斜拉索架设在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如此大跨径的桥梁施工,挂锁穿索工艺及其复杂,索力要求精度高,施工控制难度大,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对后续钢箱梁安装以及如期合龙通车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斜拉索施工前期,项目部组织各类专家开展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同向回转拉索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颗螺丝施拧位置以及方向,做到解剖过程,熟悉过程,掌握过程,经过充分讨论、反复比较,最终形成最优回转拉索穿索技术方案。方案确定后,技术人员进行首次技术交底,并组织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模拟穿索,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现场第二次、第三次技术交底。经过了几轮深入讨论缜密演习后,进入同向回转拉索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面对高空作业高风险的挑战,项目部秉持高标准严要求零容忍制度,坚决先安全后生产,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零事故。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及接线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纵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芜湖市拥江发展的重要过江通道。项目起点位于无为县的石涧,接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终于繁昌县的峨山,接已建成的沪渝(南沿江)高速公路。芜湖长江二桥跨江主桥为主跨806米双塔四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为全漂浮体系,索塔高262.48米,芜湖长江二桥获得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创新奖项——“BE创新奖”,这是我国桥梁建设工程首次荣膺这项创新大奖,而其拉索锚固体系为该项目的最大吸睛点,史无前例。
(文:唐洪流 王晓飞,图:孙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