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大桥北锚碇第二次沉井下沉施工稳步展开
4月16日下午,位于五峰山长江大桥北岸的中交二航局四公司建设工地上,200多名建设者齐心协力,对“世界最大沉井”同步进行下沉作业。工程技术人员表示,如此庞然大物若要顺利完成施工,不仅需要前期做好充分准备,在施工时要默契配合,还要充分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多重难题对应的施工难度是极大的。据了解,本次施工为第二次沉井下沉作业,这也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岸基础施工中的重头戏。

中交二航局四公司所承建的五峰山大桥北锚沉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沉井,长度达100.7米,宽度为72.1米,地下深度和地上高度同为56米,总高度合计112米。北锚沉井总平面面积达到惊人的7192平方米,相当于十几个篮球场大小。
沉井形似一个巨形的“格字窗”。负责施工的北锚碇架子队队长王通表示,整个沉井共分为48个隔舱,隔舱之间有隔墙,沉井施工需要分10次浇筑混凝土,将沉井逐层加高的同时,分3次下沉到位。此时北锚碇沉井已经过了第6次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顺利转入到沉井第二次下沉施工中。
王通告诉记者,本次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法,何为不排水下沉呢?王通解释到,就是48个舱,一边向外排水、一边向各井舱加水,始终保持井舱水位维持在相对固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每个井舱分别配备5个谁泵,4根水泵用于向井舱补水,其中一根加长并配置特殊高压枪头,用于将固水下态泥沙液态化,便于另个大功率吸泥泵把泥沙吸出并排出井外。一边灌水、一边高压冲水、一边吸泥沙如此循环施工,随着井舱底部被掏空,形成一个个“小锅底”,沉井伴随着自重缓慢自降,才能将此“庞然大物”均匀下沉。
由于取土的地方水深达15米至20多米,看不见摸不着,水枪左右摇摆难以固定,前期沉井下沉缓慢。为此项目部现场技术人员自己找点子推陈出新,优化施工方案,现场周密部署。在各井舱分别布置组合式浮水装置,这一装置由浮筒和竹筏提供浮力和操作平台,安置吸泥泵和电箱,浮水装置能360度只有旋转,从上往下看好似一艘小型“工程船”,浮水装置还配置了滑轮组,工人们能随时调换要高压水枪角度,有效解决了施工中高压水枪不能固定冲水位等难题。48个舱大面积作业,需要现场200多名施工人员齐心协力默契配合,如此大规模沉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
此次沉井施工的难点还在于,施工中还需保障沉井水位和沉井外水位区间的平衡,保证周边建筑物不沉降,特别是离沉井不足200米高压电塔的安全。施工人员沉井不排水吸泥下沉时,要随时观察井舱和井外的水位,保证井孔内水位高于井外水位2米以上。沉井四周也设置了许多降水井,以保证沉井内外水头高差,在可控范围以内。
为确保沉井的顺利下沉,中交二航局连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下沉方案和监测方案,对各井孔进行编号,每个隔舱安装了传感器,记录沉井拉应力、压应力、扭角的实时数据,通过电脑软件对数据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以科学与精确的办法确保沉井姿态稳定。而操作下沉施工的人更是不能马虎,技术负责人现场指导,紧盯现场沉井工人作业情况,全力确保施工安全。
铁路总公司和南京枢纽指挥部都十分关心此次五峰山大桥北锚碇沉井的下沉情况,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副主任孔文亚、副总工江忠贵等领导更是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指挥部还成立现场指挥小组,统筹指挥本次下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截止记者发稿时,沉井第二次下沉已完成过半,下沉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五峰山大桥 刘洋森/汪永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