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10月21日下午,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秦体达同志带领机关约30名党员观看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该集通过对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等落马干部活动轨迹的介绍,让公众从贪官们的“亲身说法”中感受到腐败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巨大危害,从而产生最直接的反腐心理动力,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直观地得到心灵上的涤荡。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严肃且重大。从“八项注意”到“八项规定”,虽时空变换,但精神内涵却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上率下,从深层内涵上,正是综合了这三种优良作风的特征。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党员干部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使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最终必将走上“形式主义”之路。只有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拓宽知识面,增强工作本领,而不是只会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大行“奢靡之风”。“三严三实”严的是作风,实的是行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句古语,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有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以上率下,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敬畏权力,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应心存敬畏,不能简单地误读为领导权力可以凌驾于群众之上,而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以上率下,要求的是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坚持用权为民,而非用权为“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够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坚定自己的党性。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修身开始,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利器,敢于批评他人、善于自我批评,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经常性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工作中大胆亮出自身不足,允许他人对其进行批评和指点,吸收大家健康的、民主的、有效的经验和工作理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有这样,作为领导干部的个人才能统领全局,以上率下,作为领导班子的集体,才能掏心见胆、并肩奋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从来都不是口号,惩治腐败没有例外,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都将受到严惩和查处,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惩治腐败没有任何禁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只有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像当初入党时所宣誓的那样,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才有可期、有所依。

(张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