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作者彼得.圣吉曾经就“企业寿命”进行过研究:“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日本欧洲的企业平均寿命是12.5年,‘财富500强’公司的寿命通常也只有30—50年。”结论令人焦虑!究其原因,多是质量和安全惹的祸,品质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导火索。
安全不能独善其身
在施工企业,“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即 PONC,美国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提出,指做错事而造成人财物的额外浪费)”不光体现在成本上,更主要的体现在安全上,没有质量,包括施工质量和人员素质,安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危机四伏,这种间接的成本,甚至可以压垮一个企业。在一些项目管理中,存在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而违规生产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在赶进度的时候,忽视了对材料、设备的检验,忽视了对生产工艺的把关,抱着侥幸心态,这也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问题与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是我们解决安全问题的一条新思路。
安全不是单独行动,也不是短期行为,它和质量、环保、廉政等将形成一张“恢恢天网”,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处薄弱,都会引发一场整体式“塌方”。我们处在利润干涸的年代,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员成本上升、竞争趋于严峻等等,多头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追求质量和安全,实现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转变,已经成为企业获利的最后机会,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长生不死”,实现“基业长青”,质量和安全将成为“一棵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在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协调需要各行业的融合,任何行业都处在相互联系中,独善其身已经不可能。2015年,公司提出“品质二航”的理念,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员工、品质管理、品质产品等等,都是品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品质,安全才有根基。正如“木桶理论”说的那样,任何一块短板,都将让其他长板处于“无用武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员的事情。
安全要围绕人来展开
管好安全的关键是管好人,“品质员工”是一切品质的基础。目前来看,在操作层面,依然是安全的“重灾区”。“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2014年9月,国家实施“工程质量两年治理方案”,方案明确指出,“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对所承包工程的劳务管理全面负责,施工企业要建立劳务人员分类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目前,对劳务人员的管理还是施工企业的短板,劳务人员多数从属于劳务公司,和施工企业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而在施工中,劳务人员是直接操作者,是现场操作环节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作为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项目经理和现场操作“第一责任人”的劳务人员,沟通上的障碍、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差异、待遇上的反差等等,是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深层原因,这种体制上的壁垒,亟需打破。“农民工做的”、“临时工所为”已经不能成为逃脱企业主体责任的借口。在人口红利消失、施工成本高居不下等的情况下,尝试组建企业内部的劳务公司,把劳务人员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将是建筑企业做强的“破冰之旅”。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低端技能人才薄弱,高端领军人才稀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安全围绕人来展开,就需要企业建立起技能型、技术性、管理型的人才格局,实现人才队伍由“行政化”向“专业化”方向过度,破解技能人才结构性的缺失,改变安全问题由行政领导说了算的局面,这也是科学强企、人才强企的关键一步。
安全不是“管”出来的
“海恩法则”强调,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是安全的至上法则。同样,“墨菲定理”也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安全重在预防,在制定条条框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和责任心,也就是人的品质。
工程建设中,知行不一,知而不行的问题很突出。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是施工企业的常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流于“一厢情愿”,作业人员往往出勤不用心,被动应付。安全是人的问题,是每个人的日常工作而非个别人的应景之作,是一种言行一致的习惯,是诚信负责的态度和“每一次都做对”的生活方式。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安全的内因,思想是人的内因。
记得一篇文章里说,员工的“精神出轨”是企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目前,“打工者”的心态普遍存在,只是关注自身利益及眼前利益,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一亩三分田”,与企业难以同心同德,能同甘而不能共苦。据调查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二航局从2014年就提出治理“亚健康”的方法。只有自病自医,才能生命长久。
精神问题需要“精神补钙”,这往往需要党建“治脑”和文化“治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在如火如荼的国企改革中,加强党建和文化工作,已经成为治疗“国企病”的一剂良方。四公司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两学一做”、“礼仪文化”、“国学课堂”、“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等,正在或已经走进公司、走进各个项目部、走进员工。安全要以问题为导向,了解和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正确疏导员工思想,合理解决员工诉求,让员工满意,员工才能以一颗感恩之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企业才能和谐。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是治本之策,今年的安全月主题为“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张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