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身边各个层面传递的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已经提前揭开了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序幕。
我认真学习了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峰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中“发生事故,对个人、家庭和企业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安全生产工作已经从普通意义上的管理责任上升为企业和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等字眼犹如针芒刺背,让人不得不心存敬畏。我同时仔细研读了四公司秦体达董事长为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出的“安全处方”,从找准安全管理的“阿格硫斯之踵”,到采取措施、推开安全管理的“无忧之门”,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单位负责人,必需始终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狠抓落实,全力保障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一方平安”。
就拿三门湾大桥项目来说,开工以来,在公司的领导下,项目员工和参建单位共同努力,项目施工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取得了不菲成绩:项目部分别获取浙江省、宁波市两级建设工程“平安工地”荣誉称号和四公司2015年度劳动竞赛“安全杯”表彰。
成绩始终属于过去。2016年是项目部施工生产的“攻坚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产值4.2亿元,包括全部桩基础、大部分承台、墩柱和主桥主梁施工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安全生产风险相应也尤为突出:4.32公里战线全线展开,点多线长;从桩基、到承台墩柱、主桥挂篮悬浇各工序同时交替进行,当前现场近十支协作队约600余名作业人员24小时交叉作业;临时施工平台、栈桥、吊箱、围堰、爬梯、翻模、挂篮等存在系统性结构风险;履带吊、龙门吊、塔吊等特种设备投入数量特别多;施工海域每年均受台风等恶劣气象天气不同程度正面影响;项目驻地所处区域紧邻县乡道路、地方村镇和其他标段,社会开放性大,干扰多。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如何抓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无论是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层面,还是到我们企业管理制度规定层面,从体系建立到业务流程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完善的操作清单和具体的规定动作。那为什么很多完全可以杜绝、避免的安全生产事故、事件一再发生?接受过安全培训的都应该知道安全管理的主要危险源分为两类,一类危险源即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发生是上述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前提,二是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具体到基层工作管理者来说,根本的体现在责任和风险意识不到位、相应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如何进一步树立基层单位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并落实到位?有句管理格言叫做“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具体到安全工作,我个人理解还是要从以下方面强化:
真正的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一线具体情况。我们项目的总体危险源要动态辨识监控。相应各工区和作业点“一亩三分地”的管理者们更要把自己责任区和相关交叉点的日常风险源厘清,对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管控上才能够有的放矢。
要明确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对可能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风险源,从诸如技术方案到实施、到验收使用的全过程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共同参与、严格把关。项目阶段性的重大风险,又如防台防汛、防高坠、特种设备等均要有项目工程、机电、安监等各部门齐抓共管,查缺补漏,让方案、预案真正落地,守住底线和红线。
要抓早抓小,从源头治理是关键。一个施工项目,周期长,参与者众多。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大队伍里面有小队伍,天南地北,可我们的措施都在他们手中落地。现在政府抓行风有句话叫“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就在这些一线作业人员的“一念”之间和他们现场操作过程的“毫厘”之间。所以我们对他们的交底教育,不仅仅是全员全覆盖,更需要真正的通俗易懂,让他们从内心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真正掌握哪些事情必需和怎么做,从他们这个源头和日常小处早着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项目管控是系统性工作,安全生产更需要全员参与,只要每个基层管理者都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安全意识,齐抓共管,全力保障自己职责范围“一方平安”,我们企业就一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为打造升级版四公司保驾护航。
(朱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