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杭黄铁路桐庐隧道靠近大奇山路的施工点,大片古桑园下,工人们正在距离地面11米深的竖井内进行钢支撑安装施工。
为了一片古树林,不仅增加了近百万元的投资,延长了建设工期,还将施工风险从二级提升到了一级,这正是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项目部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生动体现。
“桐庐是中国最美县,生态环境优良,加上今年又要举办G20峰会,这些都对项目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经理程跃辉说,围绕服务保障G20峰会,立足桐庐实际,打造“和美杭黄”。
所谓“和”,就是严把安全关,打造“和谐”杭黄。
在炸药管控上,项目部专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炸药库房内的火工品管理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委托专业爆破公司运送炸药,杜绝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非专用车辆运送炸药、雷管等火工品,严禁炸药和雷管混装、散装及载客运输。这些,只为不让一克炸药流失出去。
在项目施工中,严格执行安规要求,细化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切实做到职责明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所谓“美”,就是全力做好环水保工作,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打造“最美杭黄”。
在建章立制上,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水保体系有效运行。
在资金投入上,保证环水保设备优先足额投入。项目开工进场后,项目部专门配备或租用了洒水、泥浆运输、垃圾运输等车辆,平时则根据需要随时动用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进行墩间土整理、便道维护、河道疏浚、垃圾处理等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一点一策”,根据每一个点污染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环水保措施,做到效果最大化。
比如,针对拌和站污水排放可能污染大自然水质,以及粉尘污染大气的问题,项目部一方面设置三级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进行排放,一方面在拌合站水泥罐下方安装了除尘罐,有效解决了在矿粉及水泥进行输送罐内时粉尘污染大气的问题;比如,针对制梁场水土流失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项目部对地面进行了硬化,设置了临时排水沟,还对梁场内进行绿化;
还有,施工期间的废水集中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不让一点废水乱流或排入河流;汽车道路经常洒水,对拌和站进出车辆车轮进行清洗,防止尘土飞扬,并实时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一项一项查找问题,一项一项研究思路,一项一项制定方案,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一个一个难题得以破解。
在守住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如何精益求精?今年,项目部又在杭千高速桐庐段沿线山体裸露工点上动起了脑筋。
上个月底,在铁铺里特大桥的裸露边坡上,一条条银色框架已经成形,只待绿化方案一确定,这里或撒上草籽,或种上花花草草,成为杭千高速沿线的又一道靓丽风景。而这样的工点,总共有8个。
多措并举之下,二航局杭黄铁路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完成桥梁桩基3483根,占设计总量的95.71%;承台386个,占设计总量的90.82;扩大基础218个,占设计总量的97.24%;预制箱梁180榀,占设计总量的32.37%。路基土石方完成139万方,占设计总量的75.13%。隧道贯通6座,完成开挖3906延米,占设计总量的58.5%。累计完成施工产值10.96亿元,完成产值比50.76%。
(余江 邵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