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望东大桥项目部荣获业主单位授予的多项荣誉(2月24日)

发布时间:2016-02-24阅读次数:

       2016年2月16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召开2016年第一次生产调度会。交控集团副总经理王宏祥、副总工胡钢,池州市交通局局长周啸虎,安庆市交通局副局长沈书文,望东桥项目办主任房涛等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了有关奖励文件,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望东大桥WDQ-02标获得了“优秀施工单位”称号并在2015年综合、月季度考核以及施工标准化方面均表现优异,获得了业主单位的多项考评奖励。
       大江蛟龙跃,盛世百年桥。2015年是望东大桥建设的关键性一年,在项目部全体参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完成了跨提引桥与江内引桥上部结构施工,于5月13日实现北岸主塔封顶,8月28日首片主梁顺利吊装到位。作为八百里皖江上游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国家高速网G35(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中最为便捷的过江通道,望东大桥正凌空跨越,不断向江中延伸。一桥飞架,展示的不仅仅是现代桥梁的宏伟气势,更是二航人的胆略与实力,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
迎风破浪砥砺前行
       每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过去点滴的积累和广大职工的辛勤付出。作为安徽省目前唯一融合长江大桥、特长隧道、高填深挖路基和多个互通的复杂工程,对于大桥建设者来说,面临着地貌多变、地质复杂等重重困难,特别是主桥桥址处水下地形差异大,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北主墩位于长江中心,水位最大落差达13.16米,河床冲刷严重,给基础施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带来较大难度。全年水上施工区域六级以上大风天多达3600小时以上,给望东大桥多工种、多工序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二航建设者们并没有退缩。2012年10月9日,项目部正式挂牌成立并在2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的203根水上钢管桩施工,为大桥后续施工工作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根式管桩基础施工最具挑战性和不可预见性,是大桥施工难点中的重点。钢壁是整个根式管桩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钢壁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平均加工一个管桩基础的钢壁需要40天左右,平均对接下放时间为10天左右。耗资大,效益低。大桥建设者通过对比分析,以现有的场地为基础,对整个施工工艺做了大幅度的调整,设备只配备了一台起重量为80t,起重高度为25m的门吊一台,对钢壁的加工由原来的6m标准节改为12m,使得平均加工一个钢壁的时间缩短为20天,平均下放一个钢壁的时间缩短为4天,施工时间大幅缩短。
       大桥江内55米引桥上部结构跨径大,为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715米,采用一台下行式55米移动模架施工。55米跨移动模架属于大跨度造桥设备,其设备性能要求高。因跨度大,设备构件自重大,同时受长江水位变化及桥底净空限制等影响,移动模架施工难度高、风险大。大桥建设者通过在施工中不断总结,优化施工组织,将单跨施工周期由最初32天逐渐缩短至15天左右,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整个江内引桥的施工也较原计划提前6个月完成。
精管细控 降本增效
       2015年,大桥质量检测数据表明:“大桥线型控制平顺良好,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混凝土强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合格率达95%以上”。这质量创优的背后,离不开大桥建设者对过程的精管细控。在塔柱爬模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从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质量控制入手,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对每个面的保护层逐个检查,发现不合格之处及时调整,保护层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望东长江大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课题目前已在交通部立项,同时,项目部还在大水头钢吊箱设计、索塔多边形液压爬模设计、下塔柱及下横梁结构防裂、叠合梁整体吊装及匹配、根式沉井五个科研项目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2015年度,项目部还荣获中交建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称号。
       2015年,望东大桥项目部施工安全、质量、环保和成本管理均处于受控状态,“知荣不骄,奋勇前行”,大桥建设者们将“天堑”变“通途”的脚步和信念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们一同期待着在不久的明天将会出现的——“蛟龙踏水通南北,长虹卧波福两岸”。

 

(张滔)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