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16年大年除夕夜,正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但在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徐盐铁路IV标,仍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施工一线,为苏北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想家,但更要做好工作
“想回家,但是更需要把工作做好。”今年,是中交二航局徐盐铁路IV标的党工委书记胡杰林在工地连续度过的第4个春节。依照施工计划,徐盐铁路IV标将在年后掀起大干势头。年关将至,但各项准备工作却容不得丝毫懈怠,安排春节值班人员时,他主动请缨。
胡杰林家里还有84岁高龄的老母亲,出门在外,电话成了与他家人最直接的沟通方式。除夕那天,他把第一个电话打给老母亲,送上自己的祝福。
项目指挥长助理兼四架子队长刘杰,家在安徽蚌埠,离宿迁市仅2小时左右的车程。他所负责的搅拌站年后要生产出第一方混凝土,为了加快进度,大年三十当天,他还带领着员工在一线加班。
“妈,今年春节我要加班,等以后抽出空了,再回去好好陪陪您,好不好?”年三十晚上,他在电话里小心的说着。
除了他,IV标还有不少员工也主动留守。他们当中,有的是部门负责人,有的是普通职工,还有的是后勤人员。
许愿
今年过年,司机薛师傅留在了指挥部,他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从老家灵璧赶来团聚。
“这是我小孩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接站的时候,薛师傅激动之余又有点担心。
“爸爸!爸爸!”大老远,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牵着另一个男孩的手,快步跑来,背后紧跟着一个高挑的女子,笑容像花一样灿烂。小孩一到跟前,就紧紧抱住薛师傅,好一会儿才松开,那个女人是他的妻子。
回IV标指挥部的路上,小男孩和小女孩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家人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年夜饭在中国历来十分受重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做各色美味佳肴与家人一起分享。指挥部留守的员工也忙碌起来,从一起准备年货,一起挂灯笼、装彩灯,一起贴福字到一起做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2016年的除夕,整个二航局徐盐铁路IV标指挥部年味十足,其乐融融。
“许愿啦!”年夜饭后,薛师傅和他的孩子一起放起了孔明灯。依照爸爸的指导,小女孩成功地放飞了第一只孔明灯。当小小的孔明灯升冉冉升起,她立即双手合十,紧闭双眼,停止了兴奋的尖叫。
“刚才我许了一个愿望。”回大会议室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途中,她挽着我的胳膊,轻声的说。
“许的是什么愿望呢?”
“希望明年也可以和爸爸一起过春节!”
儿子,你要学会承担
陈小红是中交二航局徐盐铁路IV标一架子队的工人,因工序紧张,今年春节他与三十余名重庆工友留了下来。除夕当天下午4点钟,周围已传来鞭炮声,他和工友们还在钢筋加工棚忙碌着。
到了5:00,厨师来喊大家吃年夜饭,工友们才收工。回到工人们的住的地方,满满一桌子菜已经摆上了长桌。陈小红介绍说,他和工友平时也都围着这张长桌吃饭,今天是年三十,菜品要比平时丰富很多。工友都是重庆人,无辣不欢,因而桌上的所有菜肴都是重庆口味。
“兄弟们,碰一个!”倒上来自老家的竹筒酒,陈小红和32名工友共同举杯庆祝新春佳节。家乡的菜、老家的酒,让大家也暂时放下了对亲人的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晚饭过后,陈小红回到房间,并不熟悉电脑操作的他,熟练地打开了QQ视频,与他视频的是他的大儿子。
“你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照顾你母亲和妹妹,你要学会担当。”门外,还有不少工友排着队,等着用他的电脑与家人视频,陈小红与儿子只简单的聊了几句。视频挂断前,他这样嘱咐自己的孩子。
今年春节,宿迁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新闻栏目,除夕当天,电视台的记者也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工人们在宿迁的“除夕之夜”。
一个红包
大年初一早上8:30,胡杰林带上小包,驱车前往各个分部。
“给大家拜年,这几天辛苦你们!”在一架子队的民工驻地,他把红包挨个发到工人手里。
“指挥部发红包啰!大家赶紧下来!”陈小红催促着住在二楼的工友。不一会,小小的楼道里便聚集了几十人。
“还有红包哩!多发几个给我给可以吗?”有几个工友乐呵呵的开起了玩笑。
“新年好!新年好!大吉大利!”拿上红包,工人们相互问候,一年的辛劳在这一瞬间一扫而光。
(和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