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19点06分,负责水上23号墩桩基施工的技术员俞琳琳在沪通大桥一工区的QQ群里发送了两张黑夜里的烟花图片,并附上一条这样的消息:“热烈祝贺沪通长江大桥一工区水上钻孔桩全部顺利完成!”一瞬间,群里沸腾了!看到消息的领导和职工纷纷发来祝贺,就连已经调到连镇铁路和徐盐铁路项目的同事也发来“大拇指”表示庆贺:“大沪通!”“沪通最美丽!”“五峰山大桥物资部发来贺电......”
接近年关,再添这样的喜讯,让整个沪通大桥项目部都笼罩在一片喜悦祥和的氛围中!
刚结束的最后一根钻孔桩是水上23号墩的17#桩,从30日下午13点30分开始施打,到晚上19点整结束,共用混凝土468方。至此,沪通大桥HTQ-1标1631根钻孔桩施工全部结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钻孔桩就是大桥的稳固之本!沪通大桥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四线铁路,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全长约11.07公里。架设这座大桥混凝土用量约230万方,钢梁28万吨。大桥本身的荷载量就已十分惊人。而实际使用后,大桥还需要承受众多考验:比如,时速为250公里的高铁飞驰过桥时的那千钧之力;比如,14级的台风在江面上掀起风潮巨浪时的撼天动地。这些,都要求这座大桥具有非同一般的稳固基础。然而,特殊的地质条件让稳固二字显得颇有难度。大桥河段处在感潮区,这里受到潮流和径流叠加影响,水沙条件复杂。湍急的流水带来大量泥沙,日积月累,让河床的土层稀疏松软。大桥施工河床段地质全部为粉细砂、细砂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以及现实因素下,沪通大桥的二航人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战果不凡。2014年5月5日,首根钻孔桩正式开始施工,5月18日,率先完成全桥主体结构第一根钻孔桩,获得全桥第一张绿牌奖励;2015年4月24日,完成钻孔桩351根,检测结果全部为I类桩,获得全桥第一张I类桩绿牌奖励;2015年7月4日,因沪通大桥I标段北引桥二工区陆地仓库区N10号-N22号墩钻孔桩质量优良,钻孔桩检测完成250根,I类桩达标率为100%,获得第二张I类桩绿牌奖励。目前为止,沪通大桥I标段已检测的水上钻孔桩全部为I类桩,为大桥建成之后承载奔腾的汽车和飞驰的高铁打下了稳定、坚实的基础!
(李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