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在杭黄铁路(桐庐段)桐庐隧道靠近大奇山路的施工点看到,工人们正在搭建竖井结构物,为一个多月后的下井进洞做好准备。直线不远处,有一片茂密的古树林,几只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跳来跳去“唱”个不停。
桐庐隧道位于县城西南,全长1836米,由于地势较为平缓,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项目部计划采用明挖的方式进场施工,考虑到这片古树林有100余棵古树,品种丰富,且长势良好,他们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决定采用暗挖的方法“穿”过古树林,给古树一片自由生长的空间。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杭黄铁路项目部总经理程跃辉说,直接采用明挖,施工方便,节省工期,还节约资金,但移植后的古树,很有可能不会成活,他们不能也不忍心当罪人。
据项目部一架子队技术负责人黄海波介绍,所谓的暗挖,即在古树林30米开外增设一处竖井作为工作井,然后在井下20米处开挖隧道,穿过整片古树林之后,再采用明挖的方式开挖隧道。这一“穿”,便需要300余米,不仅大大增加了近百万的投资,还延长了一个月的建设工期,更为重要的是,这300米的表层多为冲洪积粉质粘土、卵石土层、下伏基岩,加上竖井施工工作断面小、施工设备多、施工条件差因素,直接将桐庐隧道的施工风险从二级提升到了一级。“这其中,光是岩土开挖的总方量,就达到了14200方,是平常的2倍多。”黄海波说道。
考虑到暗挖极有可能造成地层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项目部专门采用了“十大保护法”,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古树林的生长环境:施工前,整形修剪、摘叶避阳、安装土壤张力计、加固古树;施工中,设置水位孔、设置滴灌及喷雾设备、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定期向上浇洒营养液;施工后,延期养护古树2-3年。不仅如此,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总工陈伟还提出了“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的文明施工要求,“千万不让古树因施工受伤,决不能让老树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这头,挖机来回穿梭,模板台车、钻孔台架隆隆作响,工人们正24小时两班倒地拿着破碎锤抓紧时间进洞;那厢,古树在秋风的吹拂下,绿依依,鸟依依……
(余江 徐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