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技术创新的“青年近卫军”(1月27日)

发布时间:2015-01-27阅读次数:
       中交二航局芜湖长江二桥项目部的工程部是一个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年轻团队,也是一支技术创新“青年近卫军”,这里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满29岁,但是在技术创新上,他们却不输经验丰富的老“作战员”。
      “这就是墩柱预制胎架,可以这么讲,项目部是在国内率先通过这个‘部件’,采用长线胎架预制施工工艺,进行桥梁墩身钢筋加工的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专利。”在芜湖长江二桥的钢筋预制场,85年的工程部长陈沿松指着一个长长的铁架自豪地说,“这个钢筋胎膜采用槽18、槽10、工14、角75等型钢和其他构件制作。一个胎架全线长约23米可预制一节预埋钢筋和两节9米节段钢筋。”
    “安全促使我们思考改进墩身钢筋笼制作。传统的墩身钢筋笼绑扎都在高空作业,员工施工既不方便,安全隐患也比较多,“陈部长继续说道,“在参与主墩建设中,钢平台在主墩施工中起到的作用启发了我们,传统的水上工法向陆上工法转变,使得大型机械、员工作业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大规模施工,比水上施工更加安全方便,借由这种思路,我们设想是否可在墩身钢筋笼施工中,将高空作业变为地面作业,增加安全性?”
      “初步设想有了,如何实现可操作性?标准化、精细化是最好的突破口。思路有了,但具体设计还得一步步来。为了设计好它,我们可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尚龙副部长,同为85年生人,是一位来自西安的西北汉子,他爽朗而简洁地说到,“胎架的内轮廓尺寸公差控制,胎架的轴线偏差控制,胎架起始端挡板位置准确度和牢固度,胎架自身及钢筋笼吊装的安全性,都是值得我们仔细考虑的方面。”
      “墩柱预制胎架的设计已在纸上成型,接下来就要经过实践检验了。”张衡志副部长,出生89年,是这个集体中年纪最小的,工程力学毕业的他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也不输这里的“前辈”。“为了让墩柱预制胎架能够切实地投入到生产中,定时收集一线工人师傅的意见与建议,促进设计调整,这就是我的职责了。经过工人师傅与技术人员的不断互动,现在长线胎架预制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施工人员在陆地上,将数控加工好的墩身钢筋逐根放入胎架上的凹槽中,再焊接内加强撑就行了,既安全又高效。”
        如果说“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是保障项目安全优生产的关键之举,那么技术创新就是促进生产状况改善的重要一招。将一个项目比作一场“会战”的话,施工技术如同“战略战术”,工程部就相当于“作战部”。芜湖长江二桥这支“青年近卫军”通过创新施工技术,改善了施工条件,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与工效,促进了项目施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中交二航局之所以成为芜湖长江二桥“战斗”的常胜军,他们功不可没。
(方家)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