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测试中心研发的“高强度低水化热海工混凝土”、“海工水下低强度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2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高强度低水化热海工混凝土”针对海工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将磨细石灰石粉作为一种替代水泥的掺合料,掺入混凝土中,通过大量试验,优化胶凝材料体系中各个组分比例,使整个胶凝材料级配更合理,密实度更高,从而得到一种新胶凝材料体系的低水化热绿色混凝土。该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仅180千克,总胶凝材料用量410千克,不仅大大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且混凝土在早龄期下具有较好耐久性,混凝土7天龄期抗氯离子扩散系数值达到设计56天要求,不但提高了混凝土抗裂性,而且降低了混凝土单方成本。

“海工水下低强度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专利针对塑性桩应具有低强度、低弹模、大应变等特性,可以很好的与较软基础相适应,因此桩身强度不宜过高,应控制在2~5兆帕。塑性桩采用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方式施工。采用该专利配方生产出的混凝土流动性好,粘聚性好,保水性好,易于塑性桩灌注施工;生产出的混凝土28天强度为4.1兆帕,56天强度为4.3兆帕,极低的水泥用量和高水胶比条件下,混凝土内孔溶液的Ca(OH)2浓度达不到二次水化反应的临界浓度,故惰性掺和料石灰石粉和活性掺和料粉煤灰不会参与水化反应,混凝土最终强度满足2~5兆帕要求。
2项专利均成功应用于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S04合同段,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汤生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