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斌, 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同年七月被正式分配到二航局五公司贵州玉三高速公路项目部从事基础测量工作;2003年12月,应公司要求被分配到贵州六郎项目部工作,因工作突出,被破格在试用期内提升为六郎项目部测量主管,负责全线16公里多的测量工作;2005年9月,六郎项目因业主资金方面的原因被迫全线停工,随即被公司调到贵州盐津河项目部担任测量主管,工作期间,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要求担任测量主管职务的同时兼任项目部质检部长;2006年3月,六郎公路正是复工,公司从各个方面考虑,决定由葛斌任六郎项目总工。
“刻苦,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首要条件。”
作为刚从学校分配出来的大学生,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也有爱玩的天性,有所不同的是在苦过、笑过、雷过之后总能看到他那专注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技术问题的神情,总能听到他无论是在工地,还是在项目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茶余饭后向老师傅请教专业问题的声音。
在玉三,作为一名普通的测量工人,他忽视自己科班出生的学历优势,在他眼里也根本没有学历高低贵贱之分,他重视的是别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无论上工地,还是在办公室,遇到测量实际问题总是虚心向中专毕业的熟练工请教,直到最后连同项目同部门的同事不得不佩服他的进步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劳动竞赛中从同去的十几个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劳动竞赛三等功。
电脑作为现代人的一种常用办公工具,对他这个整天在工地上跑的人来说基本上等于障碍,每每听到公司关于谁的电脑技术如何如何,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电脑学通,至少不能成为影响工作的因素。白天同事用电脑办公,等晚上电脑闲置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学生,有时也会请上一个电脑师傅或者是书本,在电脑旁对着别人可能也不会但是觉得枯燥的操作程序一弄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为了一个简单应用程序的操作不能很快完成硬是要操作上十遍甚至几十遍,对此他乐此不疲。日复一日,他的电脑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CAD、Office等软件基本上能为工作帮上很大的忙。
他的信念是:“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有不懂的权力,但没有不去弄懂的理由,不怕慢就怕站。”
凭着他的一腔热血,在盐津河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他的测量工作生活。作为主管,他知道下面的测量人员一个是女士需要照顾,另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测量工人更需要尊敬和照顾,只有他一个年轻力壮,所以很多时候,最重的仪器、器材他扛;最难走的地方他走在前面;最危险的地方他下,凭借他对本专业的熟练,工作效率比领导预想的要高,也正因为此,项目部领导综合各方面考虑,决定让他任项目部质检部长。对别人来说,在那同样工资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多做一份事情,可是他没有拒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下了这份工作。同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他没有厚此薄彼,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分成两个部分——除了吃饭、休息之外就是工作,在项目部或工地总能看到他工作的身影。
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哪怕自己付出再多的心血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正是因为这样,在接到不熟悉的专业工作时,他如饥似渴地了解相关专业书籍,项目总工周义军成了他的专业指导老师,面对这样一个刻苦爱学的同事兼学生,周总不得不另外花费自己的时间来做悉心指导。很快,他就胜任了质检工作,无论是现场,还是内业,他都做到有根有据,有条不紊,这些让周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复工的六郎公路项目更是面临着重重困难,作为一名刚进入管理层的青年技术人员,他要学的更多。听到公司项目管理部领导说:“有沥青路面施工经验的技术员在整个公司都难找出几个……。”项目部放弃了向公司求助,而这无不给他这个新上任的总工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要想在项目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不得不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将近11万平方的沥青路面不是个小数目,怎样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成本最低地是施工,成为项目部三个班子成员最棘手、最头痛的问题,作为总工,如何把握好质量和进度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为了在沥青路面施工队伍进场之前多了解施工方面的经验,他奔走到几十公里外正在进行路面施工的乡镇,向外单位的技术员了解相关情况和经验,由于路的等级不一样,施工技术难度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在了解相关施工经验之后,他彻夜研究施工技术规范,硬是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把厚厚的四本关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统统吃透,不通的地方又通过网络加以弥补,终于在施工队伍进场之前编写完了沥青路面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一次性通过。
路面开始施工了,试验路段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长达1公里的试验路段施工了近半个月。这半个月里,不管风吹雨淋,他都雷打不动地按时上工地观察试验结果,也正是这半个月,他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施工实际,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督导施工,用实际施工成效检验所学的成果,事实证明,他所做的一切是成功的——沥青路面成型后,无论从外观,还是从检测的硬性指标上看,这条路的质量是优良的。看着一辆辆形色各异的车辆穿梭在这条依山而修,环山而行的乡村二级公路的时候,他脸上露出的是欣慰的笑容和对施工的无比自信。
也正是凭着他的那股刻苦钻研的精神,被项目领导一致推举为05年度的“青年岗位能手”和06年度“优秀员工”,并获得公司领导批准,完成了他从一名单一的测量人员想技术人员的转变。
“敬业,是对企业、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一次到六郎是在2003年12月,那是六郎项目刚刚开工,条件的艰苦自不用说。虽然六郎项目是局里面的项目,可怎么也想象不到它的难度,公路设计在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的山区,全线总长约16公里,去工地的小路只有一人宽,之初的测量任务全部要步行完成,原有的小路只能供他们回来用,去工作的路上树密、石滑,一不小心就能从山上摔落,被荆棘丛生的杂木戳的浑身流血,再被高原上的太阳热辣辣的一晒就如同火上浇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还是和同事一起利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横断面复测、控制网布置及上报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夏天来临的时候,总有同事开玩笑地对他说:“看见你黝黑的脸就知道在贵州,在看看你的胳膊和大腿就知道干的什么工作。”
作为年轻人,大凡都有嗜睡的习惯,他也不例外。为了克服这个坏习惯,使测量部门不因准备测量仪器等耗费时间而影响工地车辆上工地,他要求自己保证每天早上或中午比别人提前半个小时到项目部。这样的习惯一坚持就是两年多,以致于每次食堂的师傅开玩笑似的说:“要是你和他们一样的话,我早上就不用做早餐咯!”而他无论风吹雨淋,都要起早去项目部,随车去工地的工作作风给项目部的其他同事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过07年的春节,敬业的心就驱使他在结婚之后不到一个星期,还没来得及在家过完元霄节就带着新婚的妻子一起早早来到工地,到达六郎项目部的时候,他们俩竟成了到达项目部的第一。妻子很不解他的行为,因为合着年假和婚假一起在家都不到二十天,但看到他来到工地之后就上工地了解情况,收拾项目部,写施工日志等,也慢慢对他的行为有所理解。是啊,这是他的个性,是他的敬业精神在推动他不停努力,为项目部的到来而准备,为工地的正常开工而不懈努力,他就像一头牛,总在想着如何耕耘更多的田地,如何为项目部及他人带来更多的方便。
六郎公路定于07年4月底竣工验收,剩下的400米将近四千个平方的沥青路面成为能否竣工验收的瓶颈。4月20日以前,气温达不到规范要求,4月23日之后有连续的降雨;由于工作量小,炒拌沥青碎石要从距离工地四十公里以外的小镇购买,往返一趟最少要三个小时;沥青碎石在路上的保温以及到场后的立即摊铺等都是重要问题;面对这样天时、地理和人和,作为总工不得不对现场的施工做周密安排——要求民工和项目部职工日夜加班。说到做到,他和项目部副经理协调好运输车辆,安排好摊铺、找平人员,备好水和干粮,和民工一起起早贪黑,连续四天吃住在工地,从顶着高原上毒辣的太阳,到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吃着的干粮中和着汗水和灰尘,脸上露出的依然是笑容。项目部职工的工作好作,要求民工自觉加班可不是一般的难题,但是,工地上稍有情绪的民工看到平日里只是指挥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如今也和他们一样吃住在一起,都鼓足了干劲。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不忘记改善施工工艺——从给压路机滚筒上喷油到用农民喷洒农药的喷壶向压路机滚筒和轮胎上喷洒温水,所得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一简单改进就从第一天消耗汽油50升到不用汽油,仅此一项,就节约了将近200升汽油,虽然节约的量很小,但是这也是对同等技术条件的一种替代,一种创新。4月23日下午下班的时候,雷声准时在公路上空响起,雨点不停的打落在已经铺筑完的路面上,而这些已经不再让他提心吊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平稳的位置上。因为这场与天战、与地战、与人战的无硝烟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了,他们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乐观,伴随一个人,尤其是身在二航这样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作生活的快乐源泉。”
从六郎回去的时候,正值入秋,武汉的天气已经比较适宜在家休息,从六郎回去的同事遇到他都说:“这回你终于可以回家休息几个月了,不用再回贵州了,等其他地方有了好项目再去吧……”
他也想啊,身为湖北人,谁不想离家近点,离自己的亲人近点啊,毕竟从03年毕业至今在贵州已经连续呆了三年了啊!可是,还没等他从公司回家一趟,公司已经做好了安排,立即去贵州盐津河项目任测量主管,本已不想从事本专业的他听到还要回贵州,而且要去的地方比六郎距离武汉更远,他忽地有种被发配的感觉。但转而想想,也许是公司需要他吧,没有泪水、没有怨言,他毅然决然地背上行囊和其他同事一起又踏上了回贵州的路途。
他总在想:“贵州是我成长的摇篮,总有一天我能从摇篮里长大,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我的光芒,我要在摇篮里快速成长。”谁都知道,说这样的话无非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正是这种安慰才得以使他年轻浮躁的心平静,使他悲观失望的心态变得乐观。
“诚信,是企业和顾客对你的信任,也使企业和顾客对你更加信任,同时也是人格魅力的显现。”
2006年3月,接到调他到贵州六郎项目部任项目总工的时候,他似乎并不觉得意外,反而对在盐津河的工作有一种深深地眷念,临行前,项目部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为他饯行,项目部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勤奋刻苦、诚实守信。”
虽然,领导没有明确诚实守信的由来,但他能感受到,这是领导对他的期望、信任和告诫,这也成为了他在六郎生活工作的座右铭。
六郎的总工和其他项目(大项目就更不用说)不同,这里的总工是个实实在在的“工作人员”,整个项目部没有一个技术员,整个工地总共就他一个人管内业、管现场技术,可谓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他知道,越是这样的职位就越能锻炼人,催人奋进,促人成长。
带着领导对他的信任,他开始了新的工作。白天跑工地、晚上整资料,直到深夜才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休息,有时他在想,这样的人是总工吗?每次与其他项目部的总工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还如同一个诚实的小孩,时不时向其他总工请教技术上的问题,不知道他身份的总工还冷不丁的冒出一句:“你这个小伙子踏实,是驴子掉进马厩,活干的多钱拿的少啊,还不抵施工队给的加班费,下个项目跟我一定……”。听到这样一席话,他心里总会猛地酸一下,之后又是露出憨实的笑容。他心里很清楚,别人所说的这些他都曾遇到过——施工队伍怀着技术、质量上松点,计量多计点的目的私下游走、不停游说的时候:“总在小项目,没有权力,总得挣些钱吧?”听到这些话他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不理不睬,实在无奈的情况下就一句话总括:“违背原则的事情你还是另找他人吧!”他知道了临行时盐津河大桥项目经理告诫的话语的真正内涵,这些考验的是他对企业的诚信,一己私利就把公司的利益抛一边,他总是做不到,拒绝之后随即而来的是与施工队伍负责人的口舌之争,哪怕被别人威胁至生命他还是不能那样做。他更清楚,公司领导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他对你的能力的欣赏与信任,更是对你人格魅力的考验,当面临诱惑时,你能止步,才是你人格魅力的真正显现。
从他乐观的天性和从容的表情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志向,相信在他前进的事业路上,也能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