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发布时间:2007-12-10阅读次数:

四年前,王磊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路桥专业,来到中交二航局工作,在应届毕业的三十多名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坚持选择了本专业,成为了一个四海为家的路桥人。参加工作后, 王磊先后参加了武汉阳逻大桥,武合铁路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几年的工作实践,王磊同志也由一个普通的学生娃,迅速成长为一个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先后荣获中交二航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的荣誉称号,并著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发表。200611月,王磊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被调任鄂东大桥B标项目部担任主塔分部经理、后任项目部副经理。

调入鄂东大桥后,王磊带领主塔分部全体员工大胆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不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指导施工完成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先后创造了在复杂地质条件30天完成一根桩基的奇迹,38天完成一座7780多方混凝土大体积承台,创造特大型桥梁大体积承台施工国内新纪录。在路桥建设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王磊同志用自已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又好又快建设社会主义的华丽的篇章。

                                初上任,三解桩基施工难题

200611月,王磊在武合铁路的征尘未卸,就被中交二航局调往鄂东大桥工地,担任主塔分部经理,负责南岸主塔主6

墩的施工。主6号墩是鄂东大桥两个控制性工程之一,共有28根直径2.5,深86的钻孔桩,按照鄂东大桥建设指挥部的要求,整个桩基任务必须在20076月长江汛期来临前完成,要想按时完成任务必须投入更多的设备,而主6号墩施工平台只有23.25×42,紧临江边,地质松软,钻机设备每台重达几十吨,在钻孔中震动大,设备多了随时会滑坡崩岸,王磊遇到了桩基施工中第一个难题,解决施工现场的承载力,合理利用有限空间,投入更多的施工设备。为解决这个问题,王磊找来所有的设备资料了解性能,带领技术人员反复验算编排,决定将水上平台施工的方法用于陆地施工,在桩基施工现场打下数十根长达10多米的钢管桩,然后铺上钢块,搭设钻孔平台,解决了地层承载力问题,尽最大努力安排了国内最先进,功率最大的8台钻机同时投入施工平台的搭设,有效的避免和减弱了后期相邻孔施工引起的震动、所引起的窜孔,塌孔。

20061115,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准备,主6号墩桩基施工开始,当钻孔深入到地下38时,遇到了所有岩石中硬度最强的安山岩,每小时钻孔进程只有2厘米。按此计算,每根桩基的成孔周期将长达100多米,缓慢的钻孔进度,在主塔分部员工中引起了急躁情绪, 部份作业人员在桩基施工中加配重,提钻速,结果得不偿失,多次造成断钻杆,掉钻头的情况,桩基施工一度处于停滞不前,耗财耗时的混乱局面,王磊遇上了桩基施工的第二个难题。

桩基施工遇到“拦路虎”,王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项

目经理施志勇和总工周开国的协作下,王磊找来有关资料分析安

山岩的物理力学指标,认为在目前找不到有效解决方法的情况下,首先应该是稳住混乱局面,以免盲目冒进造成桩基施工的不良后果,在稳定的基础上,录求制服安山岩的办法,由于王磊及时制止了桩基施工中的急功冒进的倾向,桩基施工虽然进程缓慢,但没有出现斜孔等其它不良后果。

长江大汛临近,而每小时只有2厘米的钻孔进度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为提高钻孔进度,王磊每天带领分部技术人员日夜坚  守在施工现场,与现场经验丰富的作业工人反复研究,琢磨,不断改进桩基施工方法,经过多次实验和改善,摸索出一条根据不同地质结构采用不同泥浆指  的桩基施工工艺,使钻孔进度大大提高,每根桩的钻孔周期由原来的80多天逐步缩短为30天左右,桩基施工的第三个难题被迅速解决。68,主6号墩桩基施工终于抢在长江汛期前顺利完成,比兄弟单位提前6个月以上,不仅节约施工成本达百万以上,而且有效地杜绝了桩基施工中易出现的窜孔,塌孔,斜孔等问题,所完成的桩基全部为1类桩,其科学的桩基施工方法得到了众多国内外著名桥梁建设专家的肯定。

        桩基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可是为了完成桩基任务,王磊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就连新婚也不例外。为了工作,王磊同志曾三次推迟婚期,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他原打算2007年春节结婚,可到鄂东大桥后,他见到施工紧张,于是又和家中商量,准备再次推迟婚期,家人一气之下,将这事告诉了公司领

导,春节期间,在项目经理的再三催促下,王磊带着女友回吉林

老家结婚,可谁也没想到,一个月的婚假,王磊连来去只用了10天时间,为了桩基施工,王磊面对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只有满脸的歉意。

遇洪魔,背水一战承台施工创纪录

鄂东大桥主6号墩承台长42,宽23.25,高8,基坎开挖面积5800多平方,挖掘土石方量约21000平方,有混凝土8000立方。进入6月,长江汛期早到,水位猛涨到20,几乎与承台施工现场持平,据有关专家估计,今年长江水位极可能超过1998年,达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汹涌的洪水,时刻威胁着鄂东大桥,针对严峻的汛期形势,鄂东大桥建设指挥部要求B标主6号墩承台必须在7月中旬长江大汛到来前完成。整个承台施工的有效工期只有40多天,将面对汛期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交*工序多,施工组织难度大及夏季高温期大体积承台施工温挖等管理和技术难点。

承台施工遭遇洪水,王磊认真的分析主6号墩的施工形势,认为有桩基施工顺利完成,外界赞誉不断,员工土气高,施工环境好,汛期施工背水一战无退路更能激发员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诸多有利因素,只要组织得当,承台施工一仗稳胜无疑。6 8日下午4时,主墩桩基施工顺利结束,王磊借鄂东大桥为主6号墩桩基施工庆贺之机,在项目部的支持下,及时召开承台施工动员会,不失时机的向主塔分部全体员工提出“决战四十天”,圆满完成主墩承台施工任务,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响亮口号,在动员会上,将承台施工任务细化分解到班组,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地规定每个班组都必须按时完成当班生产任务,做到以时保班,以日保节点目标的完成。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在主塔分部迅速凝浆了一种战高温,斗洪魔,采取承台施工全面胜利的临战氛围。

承台施工开始后,王磊针对承台施工任务,工序,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大了人员设备的投入,采用运体交*和循环作业,在承台开挖时就组织人员进行基坑边坡稳定和桩头凿除,垫层浇注,环环紧扣, 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基坑21000多方土石方的挖掘, 2000多平方的基坑边坡稳定,360多方混凝土桩头和凿除和400多方混凝土垫层浇注,随后又用10天时间完成了950多吨钢筋的预埋和绑扎,一座近8000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仅用38天就完成了,比原计划提前7天。其承台的质量,速度是国内特大型桥梁承台施工之先河,创造了中国特大型桥梁承台施工新纪录,B标的建设者也被湖北省交通厅领导,鄂东大桥建设指挥部誉为“铁军”,更让人庆幸的是,就在承台浇注完成两天后,长江特大洪水就突破了承台外围的钢板挡水墙,滔滔洪水淹没了整个承台施工现场,如不提前完成,后果不堪设想。

严管理,安全生产400

        鄂东大桥主塔高236.5米,地理位置紧临江边,夏季地面施工面临洪水威胁,进入高空作业后更是防不胜防,因此

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在施工生产上,王磊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好做到人本化,制度化,标准化,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组织网络建立,安全措施制度的制定落实,劳动防护到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严格的奖惩制度等六个方面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安全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今年7月,由于长江上游持续暴雨,长江中游黄石段水位居高不下,对王磊所在的主塔分部承台施工造成巨大威胁是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长江继续上涨的洪水和可能出现的大汛,王磊在项目部的支持下,在承台施工现场临江面打下了牢固的钢板桩,并在现场四周筑起了一道长1500余米,宽3,高2的挡水堤,用于抵御洪水,确保承台施工。7月中旬,长江水位涨至22以上,高出承台施工现场近1,由于主塔分部超前谋划,未雨绸缪,承台现场没被洪水淹没,施工生产正常进行,仅此一项就使项目部减少损失百万以上。自200611月中旬施工开始以来,由于王磊重视安全工作,处处按操作规程办事,无论是在洪水季节,还是40以上高空作,都确保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细雕琢,努力打造精品桥

         按照湖北省交通厅和鄂东大桥建设指挥部把鄂东大桥建设成世界精品桥的建设标准,王磊同志始终把二航以诚信开拓市场,以质量铸品牌,以和谐求共赢的经营理念落实到鄂东大桥的工程建设上。

工程伊始,王磊就根据主塔分部的工程特点,制定了严格的质量创优规划和措施,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形成了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坚持从施工方案,措施,工序,工艺等方面严格把关,真正使质量管理工作从源头到过程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南岸主塔是鄂东大桥控制性工程之一,兴建完成了将是黄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月上旬,主塔下塔桩施工刚开始,为确保下塔柱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王磊迅速在主塔分部成立了有12名技术骨干参加的主塔施工QC小组,严格控制主塔混凝土的外观质量。QC小组在王磊的带领下,结合工程工序工艺特点,针对主塔混凝土浇筑中易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活动,在原材料选购上积极建议,在施工工艺上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改进措施,克服了主塔施工中混凝土易出现的麻面,错台,冷缝,颜色不一等影响外观质量的问题,得到各级专家的好评。

         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当别人还在迷茫傍惶时,王磊就在路桥建设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找准自已的人生座标,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自已的精彩人生。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