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黑土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8-04-24阅读次数:
    打小就听过很多关于黑土地的故事。从电视荧屏里看到人民解放军智取恶霸座山雕的故事,从历史的课本中了解到宁死不屈的杨靖宇带领老百姓打鬼子的故事,从新闻的片段中嗅及到改革体制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时代音符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时代音符里的小插曲,发生在哈大客运专线工程建设上的一些平凡的故事。
    老冯是我们分部的工长,他是个直性子。初次与他打交道是在电话里,那时我只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却从未谋面。电话联系他时,我满嘴的抱怨他怎么还没有把钢筋笼子运送到现场。他的声音很粗同时有些急躁:“小老弟,不是我不给你配送钢筋笼子,是现在到处都急催着要钢筋笼子。我今天一整天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昨天下班了,送笼子的开车司机都跑了,我二话没说自己开车把钢筋笼子送到现场••••••”电话里的声音叨叨咧咧的却浑厚有劲。等钢筋笼子时,他跳下了车,浓眉八字胡须,大大咧咧的冲着我说道:“刚才是不是你要钢筋笼子,我说过我肯定送到,你要多少我都全部给你解决,至于这个什么来着••••••”他说话时唾沫横飞,手指在不停的比划,有种直面而来的干劲让你跟着提起了精神。他喜欢喝酒,一喝起酒来就要耍性子,甚至还哭爹哭娘的,像个小孩子。他说他父母是个苦命人,他没有让他父母享个清福。他常提起他的小孙女,他说他一回家就给他的小孙女买糖,买玩具,还带他逛街。一提起这事,他那说话的神情,就像乐开的花儿,春风荡漾。老冯,是一头老牛,却老当益壮。
    老林是钻机的带队队长,山东人,不善言辞。初次见到他时,他一脸清黑,神色沉定。当时我背着一个小书包,一身学生气。他没有拿正眼瞧我,只是在几台钻机之间来回不停的比划指挥。我早已从旁人的嘴里了解到他就是这几台钻机的大队长,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也由衷的佩服他,便轻声和气的向他打招呼。没想到,他眼睛一斜随后抛出一句:“又是个小白脸,你在这里只写资料就行了,其他的我们可以一五一十的完完整整的把它做好,从不忽悠人。”他就像我的领导一样给我安排工作,我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手下”。气愤自然不用说,心想以后得好好整整他。但在随后的相处当中,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成见。他没有念过什么书,字却写的很好,施工日志也清晰明了。有一次,我写开孔通知单的计算孔深出现了错误,他主动找我对数据进行复核。完了之后,他带有嘲讽的语气对我说:“这就是一个大学生的水平,一个数据都搞错”,随后他的语气变得诚恳起来:“你知道吗!在这条战线上的每个人你都应当尊重,他们不仅付出了汗水与辛酸,也懂得技术与组织管理,还有博爱与宽广。”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似有一股磁性在引导你向着公义、真诚的方向。前几天的时候,我不小心小腿撞在钢筋头上,裤子都划破了,鲜血一下印红了裤脚。老林二话没说,就从他的百宝箱里取出了绵绸和纱布替我包扎起来,我没有一丝拒绝的感受。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把爱藏在默默无闻的行动中,此时我的眼眶已经模糊不清了。一旦清闲起来,他会随处放声高歌,特别是在广袤的玉米垄或者暗色的黄昏或者寂静的夜晚。他的歌喉混醇憨厚,恰似旷野里传来的一丝召唤与浓浓的思念。他说这是他的心情,一种博大与宽广。一阵喧哗之后,他会独自坐在玉米垄上,静静的眺望远方。也许它在享受玉米地独有的清香,也许它在想念远方的亲人,也许他在思索前进步伐中的毅力与精神。老林,他是一弯碧波,有时激流澎湃,有时轻逸岸然,有时默默无声。
    技术员小刘是个黄毛小子,文质彬彬却志气不小。他家好像很有钱,却立志脱离他父亲单干。这刮风下雨的从不畏惧,有时满身泥泞的跑回项目部。他说他不是为了这点钱,而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是在父亲的手下长大的,他要独闯世界。他没有太多的想法与要求,好像吃苦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有他来回走动的飘影;在烈日高照的中午,有他坚持旁站,做好施工记录的立影;在漆黑的夜晚,有他和工人打成一片,共同商讨问题的背影;在夕阳斜照的旁晚,有他独自行走在耕地里放声高歌的声影。他常常打电话回家,向他父母诉说这里是如何如何的美好。他说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有工人、有农民、有大学里的铁哥们;有山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东北人、还有家乡那边的人;他说这里有很美很美的风景,有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有纵横交错的高岸挺拔的白杨树,有浑厚醇美的高粱酒,还有东北人特有的微笑与友善••••••
    黑土地的故事很多很长,就如一弯细流常年不断的轻轻地诉说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而在这条哈大客运专线工程建设上奋战的工人农民兄弟们,他们就是这故事中时代的主题曲,他们正用精神和灵魂铸造着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它必将繁荣东北经济,造福子孙后代。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