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见到杨志德同志是在京沪六标一工区一作业工区特殊结构物施工现场。当日,烈日炎炎,杨志德同志从南京四桥施工现场,一路驱车,马不停蹄,直至作业工区目前正在抢工期的几个重难点工程——跨漕港河、跨常澄高速、跨戚月线、跨三山港施工现场。在那里又一次被他平易近人,专注实干、严谨细致、全情投入的工作作风所感动。 得以与杨志德同志的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完全源于二航局承建的京沪高铁项目这个契机,在他除了兼数个重点工程的项目经理外,还是分管中交二航局京沪高铁项目的责任局长,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密切与中交二航京沪高铁项目保持联系,并深入现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数次近距离短时间的接触,充分感受了杨志德同志作为典范的领导魅力。他平凡朴实的外表暗藏着实干家的风范——严谨细致,自信果断,超乎寻常的思维,心无旁骛的大气。 从此,随着了解的深入,越发不可收拾,他的一言一行时常会触发思考!笔者作为一个京沪项目企业文化的推行者和践行者,一直试图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解读二航局这个卓越企业中的产生的优秀企业家,实干家。他所取得的多项不菲成绩而又荣辱不惊的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深思良久,最后都落脚于 一个字上面——“德”,真正是人如其名,名不虚传。 笔者以为,这个“德”字,这是他作为优秀的企业家的成功本源。德是他对二航的忠诚,对建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对员工的仁爱。德才兼备,德为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以德为先导。做教师的要遵从师德,做官的要有官德。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企业家,所承担的是一项项关系民生的重点工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幸福的思想保障,心中若是没有“德”,便没有了做企业,做项目的准则。这个“德”字是意义重大而深远的。 杨志德同志在他的建筑生涯中,承担了多项意义重大的项目。他的“德”最根本的是体现在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并把它落实到对具体工程项目的高度负责,全情投入。 作为中交二航京沪项目的责任局长,这里是他另外一个根据地。在抢工期同时又要保质量保安全这个施工特殊时期,杨志德同志再次亲临现场指导现场施工。为保证六月底后架梁方向顺利架梁,作业工区必须集中精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证特殊结构物的完工。那日,一路风尘,一路奔波,一路劳顿,却依然精神抖擞。在对现场施工检查、指导过程中,你无法把眼前的这个他与取得了那么多傲人业绩的他联系起来。他朴实而平易近人,外表与神情看不出一点与常人不同之处,眼神的碰撞中,顿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亲近,一种力量。头戴安全帽的他,未作片刻休息,下车,一路步行直奔主题。在将近半天的时间内,仔细查看了目前施工重难点——跨漕港河、跨常澄高速、跨戚月线、跨三山港四个特殊结构物。边查看,边询问,不放过一个细节。针对每个特殊结构物的个性问题,提出了有预见性的建议。比如针对漕港河,目前正是防汛时节,防汛压力大,漕港河的施工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同时要加大大坝维护,做好防汛,保证周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比如三山港的航道施工、跨常澄高速公路的路基防护和路面安全防护等等……虽然他本人并未时刻呆在施工现场,却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 每次在京沪施工现场的考察,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管理理念渗透到京沪项目具体施工环节中,对基层项目班子成员以点拨。目前京沪项目正处于抢工阶段。在他看来,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是这样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要求京沪项目班子成员;领导班子要目标明确,要不折不扣的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施工任务,要有超前意识,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超常规的方法和手段,来增强项目班子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在他看来,在抢工过程中,要全员参与各项管理,目标、责任、奖罚一致,要从细小处控制质量。抢工期和保证质量,并不矛盾,完全可以有机的统一起来。在他的眼里,我们建造每一个承台、每一个墩身,每一个结构物,要倾注热爱,就该象雕刻一件件完美的工艺品。 在他的管理理念中,还无时不处彰显对人才的重视,尤其是对技术干部的不拘一格的任用。京沪高铁一工区一作业工区有着一群年轻的技术干部,是他们挑起了施工生产的大梁。其中,部分非主体员工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正在抢工的几个特殊结构物,基本就是刚毕业不久的非主体员工总体负责,他们是项目施工的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对杨志德同志看来,能够为企业,为项目创造价值的技术干部就要重用,无论是主体,还是非主体员工。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不怕。企业应该多给机会,提供合适的平台,让他们在项目中,锻炼成长,为项目为企业发展储备能量。为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除了对该部分群体的福利待遇的改善,尽力做到使其付出与价值相匹配,更要从细微处入手,从心理、精神需求的层面加以重视,积极向公司举荐,让员工有归宿感。 他的德还体现于对员工的仁义。在他的心中,员工永远的放在第一位的,员工永远是自己的第一顾客。而顾客就是上帝,能够把员工当上帝来看的领导是个了不起的有远见的领导。建筑单位,员工流动性大,协作队伍的变动同样大,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是施工单位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保障。每来一次京沪项目,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京沪班子成员,一线员工的关注,无不体现了他对基层员工所做成绩的肯定,对员工所创造价值的最大认同。在他的意识里,大家付出了,理所当然就应该活得相应的回报,而这个回报,直接的表现就是收入的提高。他在现场说,“京沪战线如此之长,你们压力这么大.劳动强度这么大,你们的辛勤劳动应该得到回报,要用足激励机制,签定各级责任状,定标准,定目标,定报酬,给予奖励和兑现”。他说,项目上的员工们不仅要工作好,更要吃好住好,鼓励大家要多拿钱,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他所理解的员工不仅仅局限于二航的职工。在他的员工概念里,除了企业自身的员工,更包括与之合作的协作队民工。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在京沪高铁施工队伍中就有一个曾与之多次合作的队伍,杨志德同志每次到现场都是亲昵称呼这位负责人的外号,多年的合作让这位负责人对杨局长敬佩有加。他关注他们,关注农民工的利益。他认为,赢利是作为一个企业组织的根本目的,因此,协作队伍也要有利可图。所以应给予协作队伍合理的单价,让他们有钱可赚,对他们也该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他的眼里集合社会的力量,去完成我们共同的生产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双赢”,这才是一个成熟企业管理的重要表现。 在他们心中,他做人与做事同样成功。他平易近人,尊重他们,从来不耽架子,在项目施工中,会给民工兄弟同样的关怀,他把他们看做我们事业的根本力量。有了这种思想基础,他便能从细微处关爱他们。炎热的时候会送上绿豆汤,会送上防暑用品,节假日,会送上食品以表心意;对他们关注的工资问题,他们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把他们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 他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于细微处见精神。曾经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深深的打动了笔者。杨志德同志的工作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某次因为夜间加班很晚,第二天早上未能赶上食堂的早餐。食堂工作人员很留心,关切问他,是否要准备点早点。杨志德同志不假思索的对工作人员说,早餐吃过了。而实际上,他根本就是饿着肚子在。事后,说起这件小事,他这样说,我宁愿饿肚子,也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因为加班,就去搞特殊化,就去破坏规则,就不去为基层的员工着想。 他的德,更源于对国家对企业的高度热爱,对二航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并身体力行之,他是二航建桥文化厚重的一页,他以及他的群体丰满了我们的二航文化。同时优秀的二航企业文化影响并成就了他以及象他一样优秀的企业家!有着他(他们)的引领,二航的精神一定会传的更深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