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家乡的路

发布时间:2009-09-14阅读次数:
    离开家乡这么久,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家乡的路。
    我的家乡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偏远封闭的小乡村,虽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却与世隔绝。这一切都缘于家乡那条崎岖颠簸的山路。多少年来,这条路一直是我们村子和外界沟通的唯一纽带,经过无数风霜的洗礼、岁月的变迁,却仿佛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学校在二里外的邻村,上学得经过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每天早晨与傍晚,我和几个同伴沿着这条路上学,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了六年时光,一路上也有不少欢乐。偶尔碰到在地里干活的邻居,赶着牛羊或是背着大捆的柴禾从山上下来,清一色都是黝黑的肤色、沧桑的面容、佝偻的身影。
    当时乡下的娱乐活动很少,空闲时间常常看到大人们聚在一起闲聊,聊的最多的还是那条把村子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山路,有抱怨也有憧憬,偶尔发出几声沉重的叹息,将大家的思绪带得很远很远……
    之后,我到了更远的中学上学。道路远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步行。十几里的山路,我们每天要来回两趟。有时候我们会羡慕离学校近的同学,因为距离的近往往给他们带来很多生活上的方便。行走在这条路上,有时候会碰到四个轮子的汽车经过,大家就会趁机爬上车厢,能搭上这样的顺路车,一整天都是喜滋滋的,甚至会相互间炫耀一番。
    再后来,慢慢开始有同学骑上了自行车。骑上自行车脚程快了,看着其他人仍然走在后面,甭提心里有多美。但这种优越感持续不了多久,越来越多的学生骑上了自行车,于是同学之间在路上比赛骑车快慢,比赛车技,另有一种乐趣。有时碰到路过的汽车,我们也跟在后面疯跑一阵,累一身汗,沾一身土,虽然之后被汽车远远落在了后面,但心里就是不服,想着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开汽车,比他们还要神气!
    上高中后,我开始在县城读书,只有学校放月假才能回家。行走在县城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不用担心脚下的磕磕绊绊,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我时不时的就感慨:什么时候家乡的路也能这样,那大家的生活就真的方便了。有时候回趟老家,总能找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那段时间,村里的变化还是蛮大——很多原先低矮的平房都拆掉建成了两层的大楼房,以往的电视机、洗衣机之类在大家眼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谈论的都是谁家买了彩电、冰箱之类的话题了。家乡的那条山路不知不觉中拓宽了很多,汽车已经多起来了,还夹杂一些摩托车、拖拉机,熙熙攘攘的,却也热闹非凡,有时候走在路上还居然有点害怕。
    难熬的三年高中生活结束,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刚刚离开农村的我,面对崭新的城市,感觉眼花缭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宽广平整的路面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充斥着整个城市,地铁、轻轨等便捷的交通工具更让大家的日常生活方便、行程精准。当时我就感慨地想:什么时候家乡的路也这样该有多好啊!
    这期间我也偶尔回趟家,家乡的巨变让我也很震惊。不仅体现在物资生活上,大家的见闻、谈吐也越来越时尚,谈论的都是前沿的东西。由于这些年家乡越来越多的人在外边工作,回来的人已经把外边世界的生活模式传递给了老家的人。有线电视、网络让大家对外边的世界变得不再陌生,而锐意进取的家乡人对潮流的东西也能很快吸收。倒是我这个一心只会埋头读书的人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时候一些好事的邻居还会给我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新奇玩意。更让我欣喜的是家乡终于修建了一条象样的柏油公路,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非但如此,还增开了专门的公交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有的村民还自己搞起了运输和出租。
    现在,村民谈论的话题是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高速公路,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空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成为现实。一想到村里将会有高速公路,我感觉自己也好象要飞了起来。于是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期盼:将来村里高速公路通车的那天,能开上自己的汽车在上面飞驰。
    “要致富,先修路”——这早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曾经是几代人梦想的乡村公路,终于在今天成为现实。改革开放30年,改革的春风早已吹进了千家万户,家乡的巨变不仅仅体现在道路和交通工具上,还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以前十几户人挤在一起看14英寸的黑白电视,到现在彩电下乡进入寻常百姓家;从以前白米饭还吃不饱,到现在饭桌上的鸡鸭鱼肉已成为了家常菜;从以往走出村子要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到现在平整的公路已经修建到了各家各户的门前。家乡的人现在闲聊起来,都是充满了希望:希望地里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希望自己的买卖能赚到钱,希望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家乡的路,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祖国无数乡村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前进,伟大的神州大地将再度焕发活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