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浅谈团干部的四种意识

发布时间:2009-09-22阅读次数:
     在共青团岗位我已历经八年了。从大学的社团负责人,企业基层团支部书记,再到基层团委书记,每一次成长都烙上共青团的印记。2009年9月,我参加了公司团干部培训班,学习了企业文化与新闻写作、国学、青年心理等知识,参加了拓展训练,聆听了与会团干部的经验交流。简短的五天,八年的感受,归根结底,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干部,一名优秀的复合型青年人才,需具备以下四种意识。
     一是创业意识。共青团岗位是个“清水衙门”,无权无钱,有人说是“好汉子不愿干,懒汉子干不了”,很多基层团干部搞活动总感到经费申请难、人员组织难、搞好更难,加上兼职的缘故,许多满腔热情的团干部在岁月无声中磨灭了激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会丧失在共青团岗位充分锻炼的机会。共青团岗位好比青年创业,在创业阶段是无权、无钱,要想在市场中找到立脚之地,需有独特的市场眼光、核心的技术、定量的资金和具备一定素质的员工。团干部如果具有创业意识,就会主动研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琢磨领导和青年的心理需求,在服务企业、服务青年中找准位置,通过完整、细致的活动方案(好比创业计划书),让领导感到你是在为他做了有价值的工作,为单位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自然会乐意给你经费。充分考虑青年的实际需求,把共青团的思想性、娱乐性、技能性有机糅合在一起,团员青年也会乐意参加组织活动,享受集体生活。把握好党政领导和青年的需求,将职工拉进活动中来,就会形成辐射效应,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团组织活动不在是一群玩玩闹闹的小孩子游戏,而是承担着一定事务性的服务组织。
      二是创新意识。在拓展训练中,“飞鸽传书”游戏耐人寻味。拓展师将游戏规则写到黑板上,一组人坐成一条直线,双手不能超过前面的肩宽,人员不能说话,不能走动,不能将头转向后方,训练员将阿拉伯数字的纸条交给一组的最后一位选手,由他通过一定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传达给前方选手,通过一对一的中转方式,上传到最前方。每个组成员都聪明的把数字编码,用拍肩、掐背的方式来传达数据,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哪个小组能完全准确无误传达数据信息。后来,拓展师总结道:“这个游戏大家都发挥了聪明才智,但是今天我反复强调规则,可是没有哪一个队能充分运用规则,通过一对一传递纸条或由不在队列的其他人员将纸条直接传达给队长,以达到快速、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听完这个讲解,我想到“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个广告语。很多时候,我们沉溺于繁杂的事物本身,没有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和利用规则,久而久之养成了惯性思维,劳神费力的去强干、蛮干,结果干的好不如干的巧。搞好共青团工作也需要这种创新意识,要从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传统的工作载体里解放出来,用创新的精神打开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三是团队意识。“面对四米高的木墙,想爬过去,根本不可能。”站在墙底下,我本能的这样感叹。可是,拓展师要求队员在20分钟内将40名队员全部翻越高墙,我心一直在发璩。当三四个身强力壮的青年站在墙底做基石,旁边的队友作人墙,先将几个强壮的青年送到墙楼上,想上墙的人踩在基石队友的肩膀上,拉着墙上人的手,脚使劲一揣,竟然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跃上去了,最后只剩下两名队友,甲队友用自己的肩膀作乙队友的基石,将乙送到墙中间,墙上的人极力拉住乙的手臂,甲拉住乙的脚,大家都使劲的努力,终于将所有人员都拉上去了。“一个原本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在团队的协作努力下,终于完成了。”我感叹团队惊人的力量。团干部是团员青年的带头人,往往组织给了个人很多荣誉,可是我们始终不能得意忘形,无论取得多大成绩,有多大能耐,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墙上”拉我们的人,也不能忘记“墙下”的基石。作为一名团干部,我们要密切的联系团员青年,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完成党交给我们神圣的使命。
      四是学习意识。在集体学习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与央企团干部座谈的会议纪要时,我觉得陆书记所谈到的企业共青团工作定位问题、企业团的工作科学设计问题、企业各级团组织工作侧重点问题、企业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问题、中央企业团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等五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避开讲话实质内容,讲话所折射出的思维方式值得惊叹。陆昊是第一位非团系统出身的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2008年5月就任,从讲话中看出,他看问题的角度之准,深度之深,非常人所能及。从其个人经历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十分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的领导干部,他的成长对新时期团干部自身修养和职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启迪。每一名团干部都要不局限于团的日常工作,要在共青团岗位中不断学习和锻炼,学习和研究企业管理规律,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真正做到“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