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青春,在飞扬

发布时间:2009-12-29阅读次数:

     6年时间,他伴随企业脚步,跨步前进,在两座世界性的桥梁中崭露头角,用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谱写青春之歌,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他钟爱的交通建设事业。
      6年时间,他从技术员迅速成长为大型桥梁的优秀管理者,秉承“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企业精神,用执著和热忱,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他就是湖北省重点工程“十佳项目经理”、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中交二航局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鄂东长江大桥B标项目部副经理王磊。 

                                                不抛弃,不放弃
      “是什么支撑着我坚持到现在?难道仅仅是每月那几千元的工资?”王磊时常扪心自问,“这个答案未免太苍白了!任谁也说服不了自己。”
      七月的武汉,骄阳似火。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工地依然热火朝天。眼见着二航建设者个个忙碌得汗流浃背,王磊这个刚从学校毕业的 “新兵蛋子”很快就体验到一番滋味:头部晒脱了一层皮,嫩白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衬衫常常湿了干,干了湿。
      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30多名同班同学纷纷奔赴大城市,搞科研,唯独王磊选择了施工这个行业。得知他还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施工条件很艰苦,在大城市拿高薪的同学劝他另谋职业。王磊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我无怨无悔。”在他看来,能参建这个“国内第三、世界第八”的大桥,能在中国建桥品牌企业工作,是幸运的。他坚信这里有属于他自己的事业,有成就梦想的大舞台。
       果不其然。被国内专家公认为“神州第一锚”的阳逻大桥南锚碇工程,就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娃”大显伸手。南锚碇直径、开挖深度均居国内圆形基坑第一,其规模和技术难度堪称国内第一。尽管挑战很大,但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从南锚碇多个分部工程滚打摸爬中,王磊迅速掌握了高落差混凝土浇筑工艺、防离析装置布置方法、DOKA液压爬模应用等多项先进施工技术。工作仅一年,年仅24岁的他已由技术员破格提拔为南锚碇工程分部经理。
       与天斗其乐无穷。适逢寒冬,江水涛涛。严寒对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双重考验。年轻的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项目最艰难的施工阶段,他总是坚守在现场。刺骨的江风疯狂的直往他的衣袖里灌;大雨淋得他像个“落汤鸡”,走到哪,身上的水都会哗啦啦的流到哪;刮风下雨的夜晚,手和脚刀割似地疼,可他还是倔强地呆在工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坚持,王磊尝到了苦尽甘来的喜悦:他的名字载入了劳动竞赛光荣榜;他的施工现场汇聚了交通部总工、中科院院士等20多名全国桥梁知名专家观摩;南锚碇地连墙施工速度被专家称为“阳逻速度”;他参与的技术成果获得了中交股份科技进步二等奖、二航局科技进步特等奖----
“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每一滴辛勤汗水,每一次混凝土浇筑,我都能感到巨大的骄傲和满足。”他饱含深情的说,“那是一种成就感,一种自我价值最深刻的体现,而这无法用金钱替代。” 

                                          创新,不懈的追求
       2006年11月,刚从武合铁路抽调回来,28岁的王磊就奔赴“世界第三跨径斜拉桥”、“湖北第一桥”—鄂东长江大桥工地,负责该桥控制性工程南岸主塔主6号墩的施工。
        按照指挥部要求,他们必须在长江汛期来临前完成整个桩基任务。而现有施工平台仅一个半篮球场大小,且紧邻江边,地质松软。每台重达几十吨的钻机设备在钻孔时震动很大,设备多了随时会滑坡崩岸。“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增添设备,增添设备,关键是解决承载力问题。”王磊对着几名年轻技术员分析着,并仔细查阅所有设备的性能资料,逐个编排、反复验算各个钻孔桩基,找到了最佳安装位置和钻孔顺序。他将水上平台施工的方法用于陆地施工,搭设钻孔平台,使国内最先进,功率最大的8台钻机同时投入施工。
        好景不长,当钻孔施工到38米时,地层中出现了硬度极强的安山岩层,钻进速度比常规慢了400倍。见此情形,部分员工情绪急躁,作业人员在桩基施工中加配重、提钻速,多次造成断钻杆,掉钻头,桩基施工一度处于停滞、耗财耗时的局面。遇到“拦路虎”,王磊废寝忘食地守在钻机旁观察研究,多次实验后和攻关小组研制出“泥浆分类施工法”,桩基施工周期由57天缩短为29天,成孔、成桩均一次性检测合格,28根桩基均为Ⅰ类桩,使主6号墩桩基施工抢在汛期前完成,比兄弟单位提前6个月。这一科学方法,为项目节约了几百万元,还杜绝了施工中窜孔、塌孔、斜孔等问题,得到了众多国内外著名桥梁建设专家的肯定。
       进入承台施工后,王磊采用立体交叉和循环作业,摒弃传统的机械打碎式桩头凿除工艺,科学组织和管理,创造了38天完成7785方混凝土承台从基坑挖掘到浇筑的“单位方量时间最短”记录。“承台浇注完成两天后,洪水就突破了外围的钢板桩挡水墙,淹没了整个施工现场。”他的同事,至今仍心有余悸。
  
                                                 舍小家,顾大家
 
      常年在外,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陪伴爱人,王磊总是十分愧疚。 
     和女友相恋7年,刚准备结婚,眼见工程正处于关键节骨点上,王磊再三推延婚期。
   今年春节,他带着女友,提着湖北特产,回了一趟老家。他说:“见见父母,就算正式结婚了。” 可是,就连这个简单的婚礼竟差点没办成。因为工期紧,他曾多次推迟婚期。父母催促再三,他准备春节结婚。可一到工地,见到施工紧张,项目部正开展劳动竞赛,他赶紧和家人商量,准备再次推迟。
一气之下,家人把这事告诉了项目部领导。领导好心劝说,他点头答应:婚礼如期举行,说要“喜事新办,移风易俗”。可谁也没想到,10天后,他又出现在工地上。“如此情景,恐怕战争年代才有啊!”领导只好笑着叹气。 
       偶尔新婚妻子发脾气,他就站在一边默默地听。“新房装修、水电煤气本是我的责任,现在让她一人扛起来……”一回家,王磊就忙前忙后,逗着老婆开心。 
       对同事和下属,王磊像兄长一样关心和爱护。同住一个宿舍的质检员张亚斌,因工作性质特殊,没有连续睡眠的时间,只能抽空回寝室打打盹。一日,他拖着疲惫身体回到宿舍,倒床就睡,王磊就打来一盆热水,端到床边,轻轻拍着他肩膀说:“洗洗脚再睡吧,睡得安稳些。”
  小张调皮地说,“开始很感动,如今都习惯了!虽然在职务上他是上级,可咱们就像亲兄弟。”
  一有时间,王磊就到工地四处遛达,找员工们谈心。一是分享工作心得,二是掌握一线工人的想法和改进意见。刚到工地的农民工小陈开始工作时有些不适应,提起同龄的他,连声说:“跟着他,我们觉得开心!”
       得知这些,王磊觉得是企业给了他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他理应回报企业,回报这个事业的每个家庭成员。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