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夜探“机器人”

发布时间:2010-01-11阅读次数:
    笔者早早的就对京沪高铁的高科技的测量有着浓厚的兴趣,昨晚有幸在五分公司测量主管邓的带领下,切身感受了CP3测量组的辛劳与智慧。CP3外业测量精度要求特别高,内业数据庞大,施测难度大,因此,全新的测量方式——测量机器人应运而生,它精准无比,为轨道控制网评估通过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它非常的“娇气”,对外部环境要求苛刻,在无光、无风、无雾、气压、湿度等合适情况下表现最佳!否则会无条件的罢工哦!
    笔者今晚的工地之行,就是要一探究竟——我们的CP3测量队员和机器人的片段就要在夜色中上演了。下午四点半,太阳隐去的时候,CP3小组带上亲密无间的帮手“机器人”出发,原计划笔者等也随行,奈何邓主管担心几位女同志吃不惯冷冷的工地盒饭,坚决让笔者一行三人晚饭之后再去,还一再叮嘱我们做好防寒措施!笔者一行不以为然:测量队员的工作环境如此恶劣么??尽管我们武装到全身,常州的冬夜,寒冷无比。待我们准备妥帖之后,邓主管如期而至,驱车将我们带到正在施测的常焦线连续梁现场。夜色中的常州段京沪高铁工地被四周灯光环绕,璀璨无比,无时不在彰显长三角地区的发达,我们带着夜游的心情,新奇的眼光,来感受测量员早已习以为常的夜间工作。
    一路上我和同行两个女通讯员很兴奋,邓主管说,今晚无风,无雾,天气条件相当适合机器人的工作。很快,抵达常焦线连续梁。下车,上桥,寒气袭人,还不到晚间七点,我们的测量员与机器人已经工作了将近两个半小时,晚餐已经在现场就地解决了。机器人很能干,可是仍然离不开测量员的“教导”,据说,我们的测量员要事先将每一站的测量程序演示一遍,它在一切条件满足的条件下才可以自如的工作。行进中,“忽的”一束红光直射而来,邓总说,这就是机器人在工作了,他通过所在点的棱镜反射来完成数据的采集,真是智能无比。五分钟过后,我们终于见到了它和它亲密无间的战友们。测量机器人露出了它小巧精美的外行,正在三角支架上来回转动采集数据,看来它现在的工作如鱼得水。CP3小组组长叶光清带领三位成员热烈欢迎,整装以待,让几位女同胞感动不已。测量员完全是夜间工作的装备——厚厚的军大衣,厚厚的大帽子,还有手套,在天气满足的情况下,他们要陪伴它连续工作至凌晨,在首次通过CP3评估的那一赶工期几乎天天通宵达旦陪伴它,测量员说,它好比就是他们的“情人”要时刻陪伴,精心伺候,怠慢不得,CP3评估就全靠它了。
    CP3小组组长叶光清要比邓主管活跃很多,大家的谈话随意起来。为了好好陪伴他们的“情人”,让它舒畅的工作,测量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气压表、温度计、棱镜、记录本等一个不能少。每120米为一站,每一站机器人要测三个来回,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半个小时。它在工作之前,测量员要将它放置最佳位置,输入适时状态下相关数据,然后手把手交它,很荣幸,姜二锋亲自为我们演示了教学过程,今晚天气的配合与它的智能,测量很顺利;可是姜告诉笔者,它罢工的时候也是常有的,若是出现三遍同样的状况,我们的测量员就要细心分析原因所在了,直到它顺利工作为止。我们在的时候它很给面子了,连同陪它测量了3站12个来回,数据采集基本顺畅。
    八点半左右,渐渐入夜,温度越发低了,笔者和同行女生感觉寒气袭人,瑟瑟发抖。细心的测量同事相当的体贴女士,说服我们早早回寝室,深夜温度会越来越低。实在是汗颜,原本是想全程跟随他们,感受他们严寒的工作环境,枯燥单调的工作流程。今晚,他们与机器人又将工作到转钟以后了,宵夜御寒的快餐面事先已准备妥当。
    返程一路无语,车内很温暖,无血无肉无情机器人可以永不停歇的工作,而我们的测量员始终如一,将在数不清的站点来回测量中陪伴着他们的“情人”度过一个个黑夜,他们也许已经找到心中的那一缕亮光了。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