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金华山,有一座读书台,它远离尘嚣,幽静而古朴,前不久又见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便想到这座有过杜甫登高凭吊,历经岁月风尘的古迹,“陈公读书台,石柱多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夜幕降临的时候更容易有些许感触,在深深的暗夜里,思绪往往漠视了时光岁月,穿流于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与古道西风,流连于它的大浪淘沙,流连于它的江南暖风,流连在马革裹尸的悲壮里,也流连在“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淡定里。游离在历史的尘埃中聆听它厚重的呼吸,数千年的烟云岁月在眼前一晃而过,盛唐与明清,乱世与大治,在21世纪的今天回头一望辛酸一笑而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曾在江边看过那些绚烂寂寥的烟花,看过往那些如同繁华般绽放又如花瓣般凋零的爱情; 我曾在海边看过那些如同云淡风清的夕阳,也曾经感受过那些如同炽光般耀眼而又如同失去光源般萎靡的王朝盛世; 一切都是历史,它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在时间长长的履带上留下丝丝痕迹。无数人在此中快意恩仇或指点江山,无数人名垂青史也有人遗臭万年。时光是如此强大,它轻易而又刚劲有力的摧毁尘埃往事,流言蜚语与虚情假意,它给予朝代阵痛,在它们的分娩中又暗暗预示着新旧的更替,与一个个盛世的来临。一切都在千年后回首如同水到渠成,如同被冥冥中安排一样。 看《汉武大帝》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我落泪了: 一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衣衫褴褛。 一是卫青临终面见圣上,步履蹒跚。 人渐渐长大,越长大越孤单,不是矫情,是迷失。 我喜欢年少时那样在灯光下静静读写千年金饰繁华的模样,我会在夜空中想象当年武侯六出祁山时的悲壮,想象岳武穆遭陷风波亭之死的愤懑,想象当时纵马扬鞭的激扬与小城摇曳的羞涩。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就是一场华宴,灯火通明,觥筹交错,歌哭无休。 我喜欢看他或她用心写的文字,在静默的夜里沙沙写下的文字。 我仿佛读得懂好多人的心情,在他们坚强和勇敢背后彷徨和失落的那一面。 我也仿佛读得懂好多人的骄傲,在它们努力和隐忍背后值得炫耀和张扬的那一面。 我自己也会写,杂乱的,有构思的,随意的,也只有在天地都宁静的时候,思绪恒定下来,静静的,会听到心底的声音。这世间纷纷扰扰,许多物欲的,琐碎的,烦恼的事情充斥着每一天,然而我想,每一个人都有着独自面对真实自我的时候,那时万物皆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这社会无数人心灵空虚,思想麻木,找不到生活的真谛。而这寥寥数语,却道出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许多个日子过去,曾经年少的我们渐渐成长。许多旧的历程已经结束,又有新的旅途要开始,途径今天流光溢彩的金色时代,静静的夜里偶尔翻读浪花翻涌的历史,我想能得到一些古人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