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初,金沙县大田乡召开“企业向危房户捐助改造资金仪式”,中交二航局遵毕十三标项目经理栾知明代表项目部在仪式上捐款三万元。
这是遵毕十三标项目部开展“创建和谐工地”活动中的一项。自2010年2月进场以来,遵毕十三标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秉承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当地百姓和政府排忧解难,构建项目部与当地百姓和政府的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一、遵毕高速“创建和谐工地”
遵毕十三标工程地处金沙县大田乡。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和出行都比较困难。遵毕十三标进场后,帮助村民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受到村民的政府的衷心感谢,也因此出了名。2010年5月,遵毕高速开展“创建和谐工区”活动,遵毕十三标成为全线两个设立了活动工作站单位之一。
二、山沟里的路“像城市一样了!”
大田乡的村民大都住在山里边。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出山都是颠簸在“羊肠山路”。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加大民心工程建设,山村道路变化很大,许多道路变宽了,连汽车都在上面跑。这不,项目部驻地的村庄,就有一条人车共行的通往集镇的路,是这一带老百姓的交通要道。但这条路是土石路,汽车碾压,雨水浸泡,山水冲刷,时间一长,路就变得凸凹不平,坑槽密布,人车叫苦不迭。老百姓迫切盼望改善道路;但苦于政府经费不足,道路维修跟不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遵毕十三标主动提出帮助改善道路。其实,老百姓很实在,只是“盼望”并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用石渣铺路就行了。但是遵毕十三标却认为,这是一条交通要道,大田乡现在发展较快,这条主干道应该适应这种快速发展,建成混凝土路面;而且项目部利用现成设备就近施工,比将来政府投资施工,要节省些。于是遵毕十三标在自己工程施工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数十吨沙石和水泥,专门抽出设备和人力,无偿帮助村民在这条路上铺上一公里有余的混凝土。看着这平平展展的路,看着这不敢“奢望”的路,看着这只有在城市或集镇上才有的路,村民们感激不已。
路面“现代化”了,走在路上的人和车舒坦了,走在路上的人和车也多了。但遵毕十三标发现,夜晚或临晨,常有村民在这条路上摸黑行走,黑灯瞎火的极为不便,也不安全,于是,就在这条路上安装了路灯。路灯的安装,更是大大方便了村民,这条路也慢慢热闹和繁华起来。村民高兴的说,“我们山沟里的路,也像城市一样了!”
三、关于水的故事
水,在贵州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2010年我国一些地方出现大旱,贵州省首当其冲。金沙县的大田乡,和贵州其他山区一样,水比较紧张,饮用水大都是在山泉处牵一根水管到家里。一旦老天一段时间不下雨泉水枯竭或水位变低,那就闹水荒了。
遵毕十三标知道这里的“水情”,设法找到一个充足的水源,建起了蓄水池,确保员工生活用水。但进场不久,这里就闹起水荒,田地缺水,生活用水困难,附近许多村民提着大桶小罐四处找水。“村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遵毕十三标赶紧告诉村委会,请村民来十三标打水,十三标的蓄水池免费为村民开放。
村民吃水问题有了着落,接着田地干旱的问题又愁上眉梢。遵毕十三标又及时捐款三千元,帮助村民抗旱。
四、让困难村民住上好房子
大田乡是一个不太富裕的乡村。有些村民的房子年限长久,出现歪斜,有的房子还是用泥巴砖结构,这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改变窘况。为此,在今年11月,大田乡政府启动“村民危房改造工程”,通过政府资助和企业捐助的方式凑集资金。得知消息,遵毕十三标积极响应,立即拨出专款捐助。
11月初,大田乡召开捐款仪式,项目经理栾知明代表十三标参加捐赠仪式,在仪式上捐款三万元。栾经理在会上表示,帮贫扶助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十三标现在正在开展“创建和谐工地”活动,今后会继续力所能及地积极体现这种责任。大田乡党委书记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和受捐村民对遵毕十三标表示感谢。
如今,大田乡的危房改造正在进行中,许多危房和泥巴砖房的家庭已经住进了新房。他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感谢中交二航局遵毕十三标。
五、和谐相处 互助共赢
“建设一项工程,温馨一方百姓”,遵毕十三标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工地”活动,帮助当地村民干好事,干实事,为他们解决困难和改善家乡的面貌尽一份力量,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戴和感激。村民们也把项目部的困难当着自己的困难,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他们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使征拆工作非常顺利的进行。一段时间,项目部蔬菜紧张,村民们主动将自己地里的新鲜蔬菜便宜供应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