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生命之所在,读书的生命才有乐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话响彻中国二千多年,我今日方领悟孔圣人所指读书意义之根本。
时光荏苒,书香作伴的记忆伴随着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童年时代,家中的书很匮乏,哥哥的课本以及课外读物是我唯一能读的书,第一次半懂不懂地在哥哥的课外读物中读到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稚气的我觉得十分震撼,为什么黄河的水是从天上而来呢,充满好奇。
记得上大学时每年寒暑假回家,行李箱里总有一半的空间装着沉甸甸的书,家里的书柜,也随着我一次次的小搬迁而渐渐丰盈。性格和视野在读书的潜移默化中转变、拓宽。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仿佛是一束亮光,把我身处暗夜的眼睛照亮;读雨果的《悲惨世界》,仿佛是一团火,把我在寒冬的心暖化;读泰戈尔的诗集,仿佛是一阵清风,驱尽我身上的暑热,使我感到一阵凉爽和舒心;读沈从文的《边城》,仿佛是一片云霞,使我的内心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我来到广袤草原上的黄河边,“在水一方”,登上高耸的桥梁,凝视着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景象,黄河之水宛若天际奔流而至,气象雄伟。一种感动的情愫涌上心头,古今无数书籍中都饱含着对黄河的吟诵,但只有如此亲近她,凝视她,才令我情不自禁地感动和感叹,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这片热土上建设者的活力,激发了二航人奋发的热情,也滋润着我读书的情感和创作的源头。
读书是我生命的源泉,使我单调孤寂的项目生活变得丰富生动。2010年的春天,大城西黄河大桥项目部建立了“青年读书屋”,书更是成为了我生命的忠实伙伴。读书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已品读三次,书中主人翁保尔十分爱读书,读书学习成为他生命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哪怕因战事身体致残、眼睛失明,他毅然坚持读书,这样热爱读书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不断地读书、学习。
除了“青年读书屋”给我提供读书的环境,项目部党支部坚持举办的以全面提升大家学习深度、宽度的“每周两小时”学习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每个周六的晚上,项目部班子成员、技术员、各部门主管轮流同大家学习分享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一次,项目党支部还排到我讲课分享知识,我做了足足一周的精心准备,像准备论文般认真投入,知识的温故和扩展让我收获颇丰。
2009年秋,大城西黄河大桥项目部工地小报《黄河之光》创刊,小报成为了我精神自由舞蹈的“金色舞池”。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报的创办之中,第一期工地小报创办过程好似一个新生命的孕育成长,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当她破壳而出,飘出浓浓墨香时,我激动不已,直奔黄河呼喊出心中的喜悦。如今,工地小报《黄河之光》已出刊了九期,亦成功的激发了一群和我一样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的读书和写作热情,我倍感欣喜。
从读书到创作,我知道,我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读书中不断积累知识,积蓄厚积薄发的力量;从工作里细心品味和探索,追寻对生命的感悟。我选择了二航,登上了这条自五十年代在万里长江上乘风破浪的巨舟,载我来到气势恢宏的黄河,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慢慢融入到二航 “五湖连四海,路桥通五洲”的文化里。一路坎坷,却一往直前,因为,我相信自己,我相信生命的价值!
我已经把读书融入到生命之中。与书为伴,我感慨黄河孕育华夏儿女五千载的厚重及磅礴;与书为伴,我的生命充满了丰富的色彩;与书为伴,项目部大本营单调的生活也充满希望、充满激情;与书为伴,我的未来是充满阳光和彩虹的广阔天地。让我们把读书活动再次推向高潮,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周围;让我们把读书活动当 做生命长河中的涓涓细流,融入到奔腾、澎湃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