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老三,曾是一个兵

发布时间:2011-08-02阅读次数:
我曾经在一篇记“安全员”的文章中这样描叙过一位小伙子,“在福元路湘江大桥的施工现场上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一个1.75米个头,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头戴一顶安全帽的青年人。多年在军队中养成的军人气质,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他就是项目部上的一位安全员——陈超……”如今,时隔8个月之久,我对他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而他在工作上、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足以让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军营生活确实影响和激励着一个军人的一生。
印象中曾经我在闲暇聊天之余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小子,每天忙里忙外的,河东偌大个工区,你一个人监督安全工作,现场大大小小的事你都管着,每天都能听见你对协作队的工人喊着无数遍戴上安全帽、注意把安全带系牢、只要一起重就能看到你盯在现场寸步不离、警戒线那么长你也是一个人牵、1000来米长的栈桥每天看你来来回回走上数十趟每个角落都检查、禁行标志你亲手贴、还要去江边巡查,禁止市民在桥墩附近垂钓、挨个检查出入车辆上堆放的货物……你累不累啊?”思考片刻之后,陈超对我了这样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萌发了我对这位小伙子的关注。他说:“知道吗,多年来在部队培养的那种奋发向上、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始终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脱去的“外衣”,所以,多做点活儿,多干点事儿,也许别人觉得吃了亏,但是我觉得年轻吃点亏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他对视我说这番话的时候,言语很轻,就像一位画家看到眼前的景象,根本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就拿起画笔开始勾勒一张速写一般,然而,在他对视我,说话的同时,我很清晰的看见他的眼里起了有一层浓厚的东西,像是一层浓的化不开的雾,当时我被这轻言细语的一席话说的有些震惊,一时之间无法琢磨出他眼中的那层“雾”究竟代表着什么,但是,随着工作上生活中的慢慢相处,现在我明白,当时他眼中流露出来的那层“雾”我把它归纳为“责任感”,是那种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以忠诚为使命。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无论在部队、在企业、在社会上的一种“责任感”。
有次,我在河东工区的栈桥口挂横幅,由于距离大门口只有一百来米的距离,所以顿时在门口发生的吼叫声、辱骂声只击我耳里,我的视线顺着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被牵了过去,定眼一看,眼前出现的是一名头戴红色安全帽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把两只手臂伸的直直的,抵挡着正在向场区里涌的三名中年人,其中,有名中年人口里不断着辱骂,而始终听不到戴红色安全帽的小伙子回击的声音,只是看见,他像一个“大力士”一样,无论对方如何想削尖脑袋往里进他只是伸出手臂把外面的人挡住并借力往场外拦,随着我快步的行进逐渐看清楚了这个“大力士”的脸,不是别人,就是陈超。当我和其他几名也发现了这一场纠纷的同事小跑到大门口并摆出一副要“帮忙”的架势问陈超出了什么事的时候,他只是跟没事人似的很平淡的回头对我几人说,“没事,就是这几位大叔要进去参观下我们的工地”,然后定了定,用一只手指着大门口写着“施工重地,闲人勿进”的安全警示牌说,“我对他们说工地的规定,他们可能没理解,不过真没事,你们忙自己的去吧,这里我处理就行”。也许红色,不仅是在西班牙斗牛场上,能够让牛的兴奋点达到最佳状态,使得斗牛士的表演更加精彩绝伦,同样的也能够引起人的冲动,门口的中年人见我们几个带安全帽的小伙子齐齐堵在门口,非但没有退去之意,反倒更加变本加厉,其中一直叫骂的中年人更是骂的倍儿起劲,我们一行五人的父母也被其“问候”了一通。这确实引起了同事和我的愤愤不平,正当一场大打出手的纠纷即将上演之时,陈超冲到了我们的最前面,串到了两拨人中间,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是他没有“偏袒”我们“自己人”,反倒是眼睛里布满血丝愤怒的对着我们吼了起来,并用一只手指着门口的保安室对我们大声的嚷,他怒吼道:知道我为什么让他(保安员)待在里面不要出来吗?就是不想演变成现在的局面,你们四个该上哪忙,忙去,去!几乎同一时间,陈超连推带拉的将我们“轰进大门”,当时,我被冲动冲昏了头,更确切的说是我被陈超“不尽人情”的举动给惹怒了,想也没想的留下了一句,你爱被谁骂是你的事,算我自己多事,说罢,我不在理会,朝在大门扬长而去。
事后,当我和陈超坐在桌上吃饭的时候,我问他那天的事最后怎样结束的,他只是呵呵一笑,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对我说,“我以理服人,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别人不得不服”我接茬到,“拉到吧你,别人听你的理,至于在那骂骂咧咧的不走吗?那些人就应该以暴制暴,一个字——该!”陈超听完,脸上本流露出的“得意”荡然无存,更多显露出来的是一本正经,他说“我脾气也不好,在部队里训练出来的脾气硬,见那人骂骂咧咧,我心里比谁都愤怒,我也想好好教训下那几个人,但是,我当时就知道不能打,我们是代表项目部的,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如果打了,肯定得把事情整大发,我自己脑袋里当时很清醒,重来没有过的清醒,军队的生活让我从幼稚的孩子变成了成熟的男人,而且我也学会了包容,一个人要是学会了包容,那么他就会懂得爱并包容一切”,我接着说,“那你干脆给他几个安全帽,领着他们到栈桥头看看不就行了,何必跟自己找委屈呢?说完,我指着他胳膊上一条很长的被指甲划过后留下的痕迹,接着说“这,也是那天留下的战利品吧?”陈超笑着摇摇头,他说,“这点小伤,在部队操练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伤,但是,领着外来人员参观万一在施工现场出点闪失,那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搞安全的除了要对企业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负责,一个纰漏就可能酿成无可估量的后果,所以磨下破嘴皮算不了什么。”
陈超,简单的一则话里流露出来的却是不简单的想法,在面对突发情况下懂得周全的考虑,懂得用得当的方式处理,懂得权衡利弊,甚至有着超出21岁年龄的思维,也许这只是他在工作上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小到连他自己也从不经意去回想去提起,但是,正因为生活中他所作的一点一滴在投身湘江大桥建设中,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传承部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独当一面,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和项目部的施工生产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时使得这个名字更加的深入大伙儿的心中。
陈超,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名字,但是在大家伙心中的这个名叫陈超的小伙子却一点也不会让大家觉得他普通,也正因如此,在项目部里熟悉陈超的人喜欢特亲切的喊他“老三”,我一直不知道“老三”这个名字的由来,只觉得随大众这样称呼他倍儿亲切,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否是根据刘烨出演的《硬汉》而得,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无论是刘烨在《硬汉》中出演的老三也好还是熟识的朋友称呼陈超“老三”也罢,巧合的是他们的确都是退伍军人出生,同样在生活中有着一刻赤胆忠心,有着对生活无限的渴望和对工作的忠贞执着。也许有那么一瞬间在朋友心中,陈超身上的军人气质使得他在现实生活中,在朋友心中活化了电影中“老三”这个角色,也许就像我在8个月前写的那篇“记安全员”的文章中提到的“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未带安全帽,私拉乱接电缆的现象。他一经发现一处,就会处理一串”秉公办理的工作作风也正是电影中“老三”对待工作态度,也许陈超在工作上的井井有条,毫不怠慢,严肃认真,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毫不计较,大方随和也正是电影中“老三”的翻版……也许,太多的也许足以证明,在朋友们心中,他就是老三,陈超就是硬汉。  
中国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项目部的复员军人们始终保持着“退伍不变质”的精神,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保持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身先士卒、默默奉献,为其他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像磐石一般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将这篇小记献给我的好兄弟“老三”,让我们向此时此刻正为了建设忙碌在施工现场的中交二航局军人们致敬,向曾经是一个兵的他们道一声“辛苦了!”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