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猿人
——记遵毕十三标测量组
黑的发亮的皮肤、军用胶底球鞋、三脚架、和仪器、砍柴刀,遵毕十三标上工地阵仗弄的最大的不是项目领导,是测量组。能吃苦、无怨言、对数据的精益求精,这就是我们遵毕十三标测量组的同事。
数据是靠走出来的
三双鞋、二条牛仔裤,这是遵毕十三标测量组一个同事的一个月的“战绩”。进场前期,测量组要对5.618公里的全线进行补点,由于便道不通,对地形也不熟悉,测量组同事一天要爬十几座山头,山上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磕着刮着那是家常便饭,一个礼拜下来,测量组新来的一个同事抱着他已经露出大脚趾的阿迪运动鞋唏嘘不已,感叹道:五百多的鞋啊,穿了一个礼拜,这哪受得了哦!最后他们总结出还是买军用胶底球鞋好,便宜、实用,所以现在你看到的就是测量的要上工地,那是清一色的军用胶底球鞋。
测量的拿砍柴刀有什么用?对此我一直很好奇,一开始他们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在山上跑来跑去,看到有野味了,好用来打野味。后来才知道,原来山上荆棘太多,无法前行的时候用来披荆斩棘的。
他们经常说,全线5公路多的路,我们用脚丈量了无数遍,周边的山头也被我们攀爬了多少次,都被我们走出一条路出来了,测量的数据就是这样被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猿人”的由来
“看,那几个人是怎么爬上去的啊?那座山我们当地都很少有人爬上去的。”这是我无意间听到当地村民说的一句话。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测量组的几个同事在他们新的测站点上对垄井特大桥主墩进行测量。由于垄井特大桥周边通视不好,测量组同事为获得更好的通视,使得测量数据准确,爬上附近最高的一座山的山顶,建立新的测站点。他们回来后,我把村民的话说给他们听,他们笑着回答:爬山,我们那是杠杠的,比猴子爬的还快。后来项目部的其他同事就喊开了,测量组的人那是山里头的“猿人”。
贵州的山多,连绵不绝,为了获得一个测量数据,测量人员要爬上几个山头。为了不影响垄井特大桥主桥施工进度,测量组安排2台仪器,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随时应技术人员要求进行测量,4对挂篮同时施工,测量人员经常一天内要攀爬百米高主墩3、4次,经常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中午饭,吃完之后又背起仪器进行路基测量。他们一直是这样,在荒山野岭眺望远处繁华的灯火。
婴儿爽身粉
“杨主任,你出去的时候帮我带盒婴儿爽身粉回来撒”,原来最近进行全线导线测量,天气炎热加上在山上跑来跑去引起皮肤过敏,测量组的同事身上都起了疹子和痱子,实在找不出治疗良方,只好尝试婴儿爽身粉。
8月,临近路基交工,测量组对全线路基进行导线测量,每天他们早上7点出发,晚上天黑才回来,随身工具包里除了图纸等还带有干粮,为节省来回时间,午饭就在工地上用干粮对付了。8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全线又是在海拔1500米以上,紫外线比平原强很多,而且还要在山上爬上爬下,所以每次出门都必须穿长裤长袖,一天下来,全身上下被捂的都起了痱子,晚上回来洗完澡,个个擦的跟粉宝宝似的,他们乐观的开着玩笑:看,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数据的战争
“规范上要求的是一公分,你们凭什么要求2毫米”,这是在垄井特大桥主桥挂篮施工悬浇箱梁模板测量时现场带班工人跟测量主管叫板到。“对于数据,没有任何理由,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部的要求来,规范是要求1公分以内,但是项目部的要求是2毫米以内,我们要对以后在这条路上经过的人负责,任何数据上的误差都有可能引起无法弥补的过错。”测量主管的一席话让带班工人无话可说,严格按照测量人员要求将模板调试到位。
这就是我们遵毕十三标的测量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已经站在全站仪的后面,手里拿着计算器,腰里别着对讲机,从镜头里瞄准着远处的棱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头顶烈日,脚踩热地,风吹日晒,不辞辛劳,为了工程能够早日竣工,他们加班加点,有时候午餐要等下午几点才能简单的饮用些食物。为了一条水准路线,他们一路跋涉,背着水准仪,扛着沉重的双面尺,十几里的山路司空见惯,记录本上繁杂的数字头昏眼花,为了一条轴线,他们爬上百米的桥墩,哪怕刮风下雨,有时候为了一个导线点,他们来回反复复核,他们没有怨言,只有轻轻的一句,这是分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