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12-08-13阅读次数:
“虽住在大山深处,与世隔绝,但我们很快乐!”一群“80后”、“90后”充满阳光、自信,透露着幸福密码: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我要学习
“当时,我们压力很大”技术员刘冠说。
经历了那次测试,他变得更加努力,经常加班加点,自觉学习。像他一样,一到深夜,职工们还在如饥似渴地“充电”,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复习“大讲堂”内容,还有的在准备职称和学历考试……
原来,这次考试是五分公司成渝客专项目部对技术员路基、桥梁、隧道专业知识的大检阅。一部分技术员还出现了考试不及格,这让项目总工温欣岚颇为惊讶,“这些是应知应会知识,是工程实践中必须掌握的技术要点。对技术员学习要从严要求,奖优罚劣!”
事后,项目部动起真格:优秀者奖1000元,不及格者被罚500元。“刚开始有点难以接受,后来大家都理解了”,刘冠说,“如果技术员不知道技术数据,就去指导现场施工,那就会产生不可控风险”。
后来,技术员们变压力为动力,开始了一场只朝争夕的学习竞赛。看图纸、查规范、用标准,记数据,成了技术员的必修课。就在此时,“员工大讲堂”应运而生,为技术员提供“充电器”,供应各种学习资源。
“我们要把员工大讲堂办成造就一流员工的大学校。”项目书记余本祥介绍说,项目部建立了常态化学习机制,形成了“党支部主抓,各部门共管”的大格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地讲学。同时,还建立图书屋,免费提供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供员工学习。
通过举办“员工大讲堂”,学习蔚然成风。半年时间里,项目部举办40余次员工大讲堂,15人送出去外培,10多名骨干走进工区讲学。多数技术员表示,“学习是时尚!”,“学习是自我需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通过学习,员工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一大批员工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在报刊和媒体上发表。仅半年,参加大讲堂的通讯员就超额完成《二航人》报全年稿件指标,在业主报上稿率也名列前茅。
 
不亦乐乎
“这里是大学校,老师不再是专家教授,人人都是讲师。”一学员半开玩笑地说,“‘快乐学习,顺便赚钱’是我们的‘OFF学’”。
原来项目部提供了“免费套餐+优惠政策”服务:员工可自由选择课程,规章制度、党建文化、现场管理、安质控制、技术创新,内容无所不包;凡有“好课件、好记录、好评价”的授课人员还可得到200元津贴。
良好的机制促进了员工“敢开口”、“乐于秀”,不同部门的人常常坐在一起交流,不同观点、不同经验都可自由表达和传授。“员工大讲堂”让我们成了“表演艺术家”,“90后”派遣员工白尧乐呵呵地说。
有着3年铁路工作经验的他,在学习中,找到了“编内”员工的归宿感:经济待遇与员工同等享受,尊严价值与员工同等认可。在员工大讲堂里,他既是学员又是讲师。他向优秀通讯员学习,经常投稿,撰写的《油菜花的味道》还上了《二航人》报,让他至今还享受着油墨香味道和家园幸福感。
为站在讲台上,他精心编写教案,用幻灯片给技术员讲解技术方案,通过现场抢答形式,对枯燥的技术要点进行提问,对答对者奖励一根棒棒糖。
“一根棒棒糖,让我把原本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记得特别牢固。” 试验员易佳龙乐滋滋地说,“讲堂采取多种直观形式,生动讲述技术要点,让我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原来看不懂、听不懂的,在这里都弄懂了。
来项目之前,他对空心墩施工一无所知。通过白尧的趣味讲解和现场教学,他觉得原来复杂难懂的技术忽然间变得简单。对未来工作需要接触的技术要点,工区负责人沈炜还会亲自讲课,耐心解答释疑。平时,他们常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育团队精神。
“大家一起玩,一起学,感到特别快乐!”易佳龙补充说,这里不存在工学矛盾,学习都是下雨天或闲时,见缝插针进行的。现在大家都觉得日子变充实了,清闲时光变得有意义了!
 
学有所获
“细节决定成败”技术员范超感概道,“除了讲解施工顺序和技术要点外,施工质量和安全一直是讲堂的‘家常便饭’。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结构物位置标高等数据,我们都牢记于心。”
他清楚地记得,6月份,项目部组织全体技术员现场观看一节连续梁凿除。由于在砼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导致连续梁拆模后表面出现蜂窝状。这种小疏忽造成了梁体返工。
项目部举一反三,将“质量通病问题”列入“员工大讲堂”主讲课程。所有技术员都聚集一起,热烈讨论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通过充分交流和讨论,技术员们提高了质量意识,更加注重从细节上注重质量控制。
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有效的管控措施,改变了工程质量。在业主专业组巡查中,连续梁外观质量得到专家高度赞扬,一些兄弟单位也被业主推介,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安全教育也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为了让工人从思想深处领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员常用案例现场教学,不仅教导怎样加强安全防护,还要剖析原因,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员们也常被教导,“每个工人是家里的一片天,我们要为他们生命负责。假如发生一起事故,摧毁的是整个家庭。”正是抱着对生命的敬畏感,技术员们都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安全管理从不懈怠。严格的管理也创造了项目开工至今安全零事故的记录。
“员工大讲堂,是‘炼钢与成才’工程。每名员工都自觉学习,快乐学习,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员工提素增能,创造价值,改变生活!”余本祥总结道。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