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中,工作是什么?是时间概念上的八小时,还是空间概念上的从家里到工作场所?是生理概念上的吃香的喝辣的,还是心理概念上的光宗耀祖?或者是更不像话的东西。无论你的回答是其中之一还是几者兼而有之,你都可能用纯属个人化的工作观念把自己锁在了无法进步的牢笼内。
读书,在二航局赤石特大桥项目部已成为常态,最近笔者用心阅毕《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一书,大拇指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原因是它不俗:没有教身处职场的人阿谀奉承,玩弄心术,耍小聪明,更没有像有些“恶书”那样“恶俗”,明目张胆地教人们怎样用和珅的那一套“混到巅峰”。与此相反,他教会我们怎样一步一个脚印由平凡转型为卓越。
正如书上所言,在任何企业里面都存在三种人:平凡员工、优秀员工和卓越员工。这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有界划分,所以我更愿意把“三种人”理解为每个个体成长中的“三个阶段”。
平凡的你
还记得当年面容青涩的你吗?刚进企业,或许是自己没有思路,或许是暂时不堪大任,领导给予适应期,所以整天不知道做什么,甚至有时候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碌碌无为。遇到问题,不大气,不沉着,喜欢以“我不懂”为借口推卸责任。更有甚者,时不时抱怨一下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福利基本为零、同事不够热情、体会不到温暖,等等。这都是我们讲起当初经历时,“想当年……”的情形,也是我们需要跨过的坎。
我们更关心的或许是怎样跨过这些坎。
结合《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这本书,笔者想一起分享两点体会:
根本不老实。“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初进企业的人其实不是最老实的人,相反,往往是最喜欢异想天开的一个群体,希望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果我们正确地估量下我们的能力,我们就明白思想上老实从而推动行动老实的重要性了。
太假太空太虚。每年招录的学生中,来自名牌大学的不在少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失引导和反思,因此不太务实,“假、空、虚”还是我们的写照,有时候做事情过于宏观宽泛,而不是微观细致。所以,希望做大事是好的,但先把“假、空、虚”的头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填满是最好的选择。
不主动。我们可能会抱怨同事不那么热情,其实那未必是事实,我们改掉面对工作、面对同事或者领导躲躲藏藏的习惯,我们就向着老实又迈进了一步。记得在今年二航局的新员工见面会上,汤永生书记说过,希望新员工以后不管在哪里碰到了他们领导班子成员,不要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班子虽然很希望认识大家,但大家人太多,无法一下全部记住,请大家主动一点,因为大家是二航未来的希望。
优秀的你
过了第一关后,我们会变的更加务实,于是我们在有一定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同时,学会了忠于职守、服从领导,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本职工作没有过多的纰漏,在很多场合能够更大气,这时候我们跨进了优秀员工的行列。
但是,这种优秀还是很有限的。
等待。在成为卓越员工之前,被成为优秀员工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任务还是一种消极等待式的,工作思路还仅仅限于对领导的安排作出回应,虽然对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推动作用,但还没达到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程度。究其原因,还是不够老实,偶尔还会有“混日子”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做到在下班的路上也时时刻刻想着,如今企业或者项目部面对的问题该怎么用具体的行动去一一化解,我们的“自我修炼”就高了一个层次。
观念错误。优秀员工不但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在观念上还有问题。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常常觉得我们不是在为自己做事,而是在“为企业”做事。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其实危害不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在群体中,人们关心的仅仅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一部分事情。”在企业也一样,如果我们不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关心的问题就会十分狭隘。我们需要更老实一点,偶尔惦记着心中的那点小九九,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要忘了企业是一个家,我们都是家庭成员。
卓越的你
在《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这本书中,作者把卓越员工诠释为那些“敬业爱岗,忠实守信,主动而出色完成任务,注重细节,精细求精,不找借口找方法,与企业共命运”的人。要做一个卓越员工不容易,但是我们相信,越老实的人,越有能量,越有可能成为卓越的员工。
忠诚。有能力的人未必是有用的人,还可能无用,更可能有害。而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是否忠于自己的事业,对企业是否有极高的忠诚度。而忠诚是员工与企业融合的心理基础。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血液都融入企业,思想观念也植根于企业中,那么忠诚就会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忠诚是一个无价之宝”,《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的作者这样说。
老实就是聪明。坚持、担当、感恩、合作都是老实,并且这是一种“聪明的老实”。或许,做卓越的员工不需要天才的头脑,但是能老老实实做事的其实都是天才。我们如果能够多坚持一点点,多担待一点点,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取长补短,甚至于每一分钱都想想办法为公司剩下来,每一丝荣誉都想办法为公司维护,我们的“老实”最终将成就我们的卓越,“付出终有回报”一直是二航人坚持的起码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