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曾言:“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在中国,从师学艺的观念由来已久。无师自通者,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各自所从之师有别,凡能传道、授业、解惑者都是老师——或是一本书,或者是一个人。
2012年7月,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这个小社会步入大社会的毕业生,我走进了赤石特大桥项目部,并于当天与同行的五位同学在这里“投入师门”,听道、勤业、明理成了我们的“功课”。而我始终记住师傅三个月前告诉我的一句话:“人无完人,取我精华,弃我糟粕。”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尊师重道是天经地义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提倡这种有序的伦理精神。社会越来越民主开放的今天,师徒关系不再以封建家长制模式运行,这当然得益于社会体制的变更和新思想对旧思想的压倒性胜利。于是越来越多的开明人士,提倡学生或徒弟敢于突破师傅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真理,驳斥谬误,以便求得共同进步。
在赤石特大桥项目部,这种批判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思想得到广泛支持。究其原因,还是与我们的事业密不可分。对于质量、安全等问题,我们必须做精做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尊重科学,探求真知成为必然要求,是任何权威也替代不了的,科学的权威自然要遵循,不科学的权威自当摒弃之。师傅好的一面自然要勤加学习,日益巩固;师傅不好的一面理应回避。因次,在赤石特大桥项目部,对于师徒而言,没有家长制师徒关系细菌滋生的土壤。相反,相互学习,互为补充,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空气在这里异常活跃。
正是取舍的精当得体的文化空气,让赤石特大桥项目部的几位小徒弟很快成长,几位师傅也乐在心里。在他们看来,徒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是最大的成长,而且是用最合理、最踏实的方式表达对师傅的尊敬,师傅也得到了提高,或许是思想上的,或许是实践中的。更明确地说,师徒之间在情感、态度、技能、价值观上实现了共同的升华。
以笔者愚见,“擅取擅弃”何尝不是师徒结对真意的最好诠释?何尝不是师徒关系的理性回归和相互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