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基建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04-08阅读次数: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论断:“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而今,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设想,与马克思的抽象理论不谋而合。里夫金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浅出地描绘着未来,里面的很多东西值得基建企业管理者深入思考。
在里夫金看来,“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基础设施“并不是充当经济活动基础的静态模块”,而是“通信技术和能源的有机结合,用以开创一种具有活力的经济体系”。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白在未来,基础设施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里夫金给出了回答:“基础设施就像是一种生命系统,把越来越多的人纳入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中。”简单地说,基础设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继续发挥拓展交流空间和节约交流时间的作用。
前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信息时代,中间相隔仅短短的数十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的100年里,却还没有爆发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归咎于能源资源、通信技术的支撑不够,也归咎于基础设施的“容积”还不足,还没有一把合格的钥匙去开启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就基建企业而言,特别是交通建设企业,目前涉足的领域虽比较广泛,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大型基建企业目前承接的单个项目动辄数亿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能源互联网”要得以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然会比较分散。假设都是四口之家,每一个家庭只建设一套独立基础设施用于生产电能,那在全中国范围内将会需要多达3.5亿套独立基础设施,全世界范围的需求量则达17.5亿套。我们退一步假设全球只有50%或者30%的家庭需要独立的设施,那需求量也多达8.7亿套或者5.25亿套。如此庞大的系统,即便在外部基础设施系统完全贯通的情况下,各家各户还所需的独立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也会是史无前例的。这就好比,要为世界上每一户家庭都重新建一套具有“第三次工业革命意义”的住房,并为这一套房配上未来需要的设施。面临这种困境时,大型基建企业未来该如何经营?

历史有条有趣的轨迹:原始社会是“分散式经营”,奴隶社会是“集中式经营”,封建社会是“分散式经营”与“集中式经营” 共存。近现代以来,社会又变成了是“集中式经营”。如果这一规律无误,基建行业同所有其他行业类似,下一阶段必然会走上“分散式经营”的道路,也就印证了里夫金的预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集中式的经营活动将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这样一来,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道路选择开始明晰起来。但剩下的路似乎只有两条:一条是继续维持目前企业的商业组织形式,但可能需要成立更加细致、更加专业、更加有针对性的单位管理分散的家庭式项目,但这势必导致机构臃肿,集而不团的硬伤会加重,管理成本也必然上升;第二条路是改变目前的商业组织模式。

关于商业组织模式的改变,历史上是有先例的:1500年以前,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引领了商业革命的浪潮,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带;16001700年左右,荷兰人创立了合伙制企业,成为这一百年中最杰出的商业领军国家;1700-1800,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以及在此期间创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荷兰人的地位;美国在18201914年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在此期间创立的巨型联合企业,取代英国成为几乎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在合伙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巨型联合企业之后,我们期待中国的基建企业通过商业组织模式创新,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未来大型基建企业采取何种商业组织模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下,都需要与政府、当地中小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社区,甚至家庭或个人合作。这种合作系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基建企业要从理念或观念上进行创新,破除陈腐的思维惯性。正如里夫金所言:“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变,最艰难的部分在于观念的改变而非技术的发展。”而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立足于充分理解通信技术和能源体质下聚合出来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下,包括基建企业在内,各种类型的企业再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但要实现行业内的联合,还需要不同行业间的大融合、大整合,重构商业关系;同样,在新型经济模式下,基建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将彻底改变,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中,学科真正的大融合时代到来,技术再也无力独占据半壁江山,“生物圈意识”或其他更加具有广阔视野的思维,在商业领域将能取得比这个时代更多的市场。
毫无疑问,基础设施建设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乃至今后的任何时代中,都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否能在这个舞台上唱好戏,则需要看基建企业是否顺应下个时代的“回归”,以重新塑造一个“自给自足”而又相互贯通的新世界。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