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王利新,是武深TJ-4标项目部的测量副主管。这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有着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质朴的品质。他说,正是因为对这份工作锲而不舍的热爱,才会在这个艰苦行业中,坚持到今天。
2009年王利新从湖北理工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到中交二航局赣江石虎塘项目部从事测量工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白天跟随着师傅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测量、计算和现场的施工放样与验收等工作,晚上忙着进行内业资料的计算和整理。在师傅和师兄们的热心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的计算方法,不久就能独立进行现场的施工放样和内业工作。
测量是一个精细活儿,不仅要反复检查现场测量数据是否准确,还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校核与保养,减少人为误差。王利新深知测量计算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抓紧空闲时间,学习工程卡西欧计算器的编程及工程软件的使用,自己认真琢磨,不懂就请教师傅。后来他不仅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还能熟练使用部分工程软件,提高了放样操作的速度和内业计算的准确性。
2010年夏天,赣江水位大幅上涨,工程被迫全面停工,领导要求测量人员每日测量赣江水位,水位高时,每隔一小时上报一次。整整两个月,他们放弃休息的时间,两人一班,轮流24小时测量水位并及时上报,为领导的下一步决策赢得时间。在这次抗洪抢险中,王利新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赣江石虎塘5标项目部在第二阶段“苦干一百天”劳动竞赛中,超额完成产值,而王利新也被记为三等功。
2012年8月,王利新来到武深高速公路嘉通段TJ-4标工作。对于新开工程而言,测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工程便无法开展。作为施工现场的先行军,初到陌生的山区,很多地方难以行车,甚至连路都不知道在哪里。武深高速嘉通段TJ-4标全程21.19公里,对于车子而言,路程并不算长。但如果用双脚来丈量,每天环绕几圈,在长达四五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中,还要经常翻山越岭、登高爬坡,这份苦又有多少人能受得了,这种难有多少人能做得到?现实给出了答案:王利新就能做到!他身先士卒,带领测量人背上仪器,带上GPS,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探索,一段段标记,为后来者引路导航。
2013年3月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对设计控制点进行复测,并结合线路的曲线要素进行了复核计算,通过地形测量、导线布点,迅速完成原地面的复测工作并出图,重新核对设计的方量,为工程顺利的进入的下一阶段夯实基础。
由于他工作出色,被提拔为测量部副主管,主要负责武深高速TJ-4标二工区的路基、桥梁、涵洞和隧道测量工作。接此重任,他压力非常大,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因此更加勤勉严谨。虽然进场时已经对图纸进行过一次审核,但是到现场后,他依然带领着工区的兄弟进行复核工作,同时加深图纸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发现前期复核中出现的疏漏,及时汇报领导,设计院进行修改,为二工区后期的施工进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利新对新分大学生、实习生们也倾囊相授自己的测量经验,薪火相传。使其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测量工作,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耐心细致地讲解现场和内业资料的计算。告诉他们在艰苦高危的环境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体验了工作的辛酸困苦,王利新更加爱岗敬业,通过业余时间学习,取得了测量高级工程师职称,多次当选为项目部月度之星。就像他对徒弟说的:“作为测量人员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也要多向前辈们请教经验,取长补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王利新以自己踏踏实实的钻研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