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首页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发布时间:2015-05-06阅读次数:
公司承建的成贵铁路CGZQSG-4标段共有三座制梁场,分别是犍为制梁场、宜宾制梁场、屏山制梁场。其中,犍为制梁场与宜宾制梁场由分公司建设。4月19日、4月20日,犍为制梁场与宜宾制梁场先后完成首榀箱梁浇筑。自此,成贵一分部箱梁预制工作全面启动。为了这台前的“一分钟”,成贵人在幕后付出很多。
 
一平难求
跟平原地区制梁场选址比较起来,成贵这两座梁场由于川南地区丘壑纵横的地貌,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场平标高必须与主线标高相近,确保箱梁运梁通道的坡度满足设备性能要求,降低运梁安全风险;大临建设挖填方量平衡,减少弃土;电力、水源条件好的平地多为当地乡民聚居地,因此征拆方案要尽量优化。 
    犍为制梁场的选址费了很大功夫。来来回回跑了大半个月,项目部在正线范围内还是没能发现满足条件的平整地区,移山成了唯一的选择。在GPS测绘出的犍为制梁场三个备选地点地形图上,梁场总工杨敏组织技术员们用铅笔画出网格线将其分成了无数个小块,每一小块上都精确算出了挖填方量。根据精细的测算,项目部最终将地点确定在了犍为县龙孔镇龙华村。大临建设完成时,填挖方量差值不到3万方。
正是因为场地限制,宜宾与犍为两座制梁场在大临设计上就显得有些“舍不得”。在不影响制梁场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除开存梁区域与制梁区域等对设计有严格要求的区域外,制梁场办公区、生活区、钢结构加工厂与拌和站的选地就像是一场见缝插针的成本保卫战——在已有的场地上,哪里有空哪里放。“一平难求,寸土寸金。”一分部经理刘勇坚持一个观点,山区铁路大临建设因地制宜设计即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征拆投入。
 
一厘不差
两座梁场建设人员中,多数是没有做过梁场工作的。以宜宾制梁场为例,梁场员工含施工队伍共115人,有梁场建设经验的不足5人。宜宾制梁场首榀箱梁钢筋绑扎花了近一周——没有熟悉流程的钢筋绑扎工人,所有人都只能照着图纸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一榀梁约有一万三千根钢筋,曾有绑扎工人因为绑扎顺序的错误导致一小根钢筋绑不进去,造成返工。
“那就用首榀箱梁来摸清楚路,认认真真琢磨透每一个环节。”项目部顶住工期压力做出决定。
在犍为梁场的模板拼装中,年轻的技术员刘立旋负责模板整体结构尺寸控制。首榀箱梁的外模为固定式模板,箱梁的底、腹、顶板混凝土厚度主要由内模调整控制。按照规范要求,厚度误差范围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为了在拼装过程精确控制内模“上下左右”混凝土厚度,刘立旋连续三天“栖身”于仅45厘米宽的倾斜腹板内反复测量、调整内模整体状态,确保首榀箱梁结构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付了很多学费,但成长也很迅速。”宜宾制梁场总工李俊伟这样总结到。4月30日,宜宾制梁场第二榀箱梁完成浇筑,钢筋绑扎比首榀箱梁绑扎时节省了不少时间。
 
根据项目工作安排,犍为制梁场与宜宾制梁场将于6月底完成取证工作。刚刚打完硬仗的成贵人们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取证准备工作中。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