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经过为期一个半月紧张施工,新干航电枢纽工程W3标围堰最终顺利合龙,站在赣江边,看着冲击着围堰外侧的江水,项目副总工张德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想起这四十多天与赣江激战的日子,平时不善言辞的项目副总工打开了话匣子。
项目部从第一天进驻施工现场起就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施工时间紧迫。按照合同的约定,项目施工时间仅27个月,但却需要完成9个控制型节点,14个具体的小型施工进度节点。原计划7月份就准备开工的项目,因为资金和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开工日期延迟至8月,而按照业主的要求,9月必须完成第一个节点计划——枯水期围堰闭气。“每延期一天罚款5万元,当时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现在围堰提前3天完成合龙,为高喷防渗墙施工争取了时间。”讲到这里,项目副总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作为水工项目,最大的障碍不是炎热的天气,而是不定期的雨天。因为一旦下雨,现场施工就得停下来,而雨过天晴后,赣江水位一般就会上涨。“水位上涨后,之前计算好的土石方填筑量,就得重新估算,所以实际的土石方填筑量要远远大于当初的设计值。”讲到这里,项目副总工为土石方填筑算起了明细账:项目部租赁的挖机设备8台,采砂船2艘,一台挖机一天采集土石方800立方米,每艘采砂船一天采集沙石2000立方米,除去极端恶劣天气,按有效工作日25天计算,共计开采回填26万立方米。为保护赣江周边水土资源,业主指定一片离施工现场20公里开外的空地作为土方开挖场,而石方采集更是距离施工现场30公里开外,自卸汽车来回运输一趟就得耗费半个小时。“在运输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最笨的办法——歇人不歇车,以保证能多运送几趟。”项目副总工不禁感叹。
另一个挑战是来自赣江湍急的水流。8月份在浅水区施工,围堰填筑还算顺利,但进入9月后,围堰逐渐向深水区延伸,施工就不那么顺利了。“因为水位深、流速快,往往一车土方填进江心,不是被江水吞噬就是被急流冲走。”之前在浅水区采用了砂砾料填筑方式在深水区不大适用,针对这一变化,项目部重新调整填筑方案,采用在上游侧块石进占,砂卵石在下游侧跟进。“尽管增加了石方填筑量,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但石方增强了围堰的挡水能力,即使遇到急流也能应对自如,而采用上下游同时施工的方式,为围堰顺利合龙赢得了时间。”项目副总工的眼里满是自豪。
看着围堰合龙现场大家兴奋的表情,看着赣江水从围堰外侧屈服而过,项目副总工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下来,我们将在围堰平台上继续进行高喷防渗墙施工,然后进行围堰加高加宽填筑,争取在9月底完成第一个节点计划——船闸、泄水闸堰体及堰基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