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巴基斯坦深水港项目的施工现场,随处都可以看见醒目的“红帽子”们正在紧张的忙碌: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更新安全警示牌、督促现场安全整改、指挥车辆出行……这一幕幕的实现,都源于中国式“安全管理”在海外项目的落地生根。
讲安全
早上6:25,天刚刚开始泛白,巴籍安全员Sachal和他的同事们就开始前往施工现场,对昨夜的施工现场做例行检查,提前为早班会做准备。
“天气炎热,现场很多钢材结构在烈日暴晒下温度较高,提醒所有人员,千万不能因为图方便,在施工作业中不戴手套,这样有可能在接触一刹那,因为发烫,手放松导致钢材滑落,从而威胁人身安全,希望大家注意……”这是Sachal在现场捡到一只手套后,在早班会上提出的要求。
每天早上7:00,巴籍安全员组织巴籍劳工做完朝拜后,开始组织召开早班会。在会上,巴籍安全员首先用5分钟的时间对昨天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点评,然后再用5分钟的时间对今天的施工内容进行安全宣贯,并提醒各项注意事项。
查安全
在进入施工现场时,Sachal和他的同事们会对所有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所有施工人员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不定时进行安全巡查,安全帽下颊带、反光背心、劳保鞋、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打凿作业人员的护目镜、临水作业人员的救生衣……。
除了对劳动防护用品检查外,巴籍安全员还时刻注意对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脚手板必须铺满、绑牢,无探头板;落地式脚手架的基础要定期检查;临边作业必须设置栏杆……”在现场安全巡视时,他们会仔细观察周边施工人员是否安全作业,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他们会立即要求该区域暂时停工并及时上报中方安全员,在中方安全员的协调下督促现场进行整改,全力保障现场生产安全。
促安全
在基坑、管线开挖区周边、施工便道等关键位置,都放置着由中文、英文、乌尔都语三种语言标注的小展板,上面绘制着安全施工作业图、安全提示和安全警示标志。这些展板是由巴籍安全员和中方安全员共同合作完成的,展板上的内容也都来自于安全员Sachal和他的同事们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为了能够让现场施工人员更加直观了解安全注意事项,他们将现场施工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全部用图片展示出来,还会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进行更换,随时提醒现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该方法受到了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经常会引来不少员工驻足观看了解,对现场安全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安全
在项目安监部每天例行的现场安全检查中,巴籍安全员都会主动跟随参加检查,了解中方安全员在处理安全隐患时的方式、方法,并将整个操作流程用相机拍摄下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安监部会定期组织所有的安全员进行培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培训课上,Sachal和他的同事们会将日常存在疑惑的地方和好的建议,拿到培训课上进行讨论,中方安全员也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起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
据悉,巴基斯坦深水港项目是公司首次在海外进行的大型房建和堆场施工项目,项目大部分人员都缺乏类似的施工经验,加之现场施工的巴籍劳工大多使用本地语言,存在语言沟通障碍,项目安全管理压力较大;为此,项目部招聘了一批掌握安全管理技能,会简单英语交流的巴籍安全员,由他们直接负责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督导。
刘廷君说:“目前,现场巴籍安全员通过认真学习、培训和锻炼,已经初步掌握了咱们‘中国式’的安全管理办法,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员已经能独自肩负起现场安全员的职责,甚至有几个巴籍安全员能够用中文跟我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他们为我们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